今早," 新版紅綠燈 " 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們的熱議,也令大家焦慮不已。



別說網傳 " 新版紅綠燈 " 功能變得復雜讓人焦慮,等紅綠燈本來就是一件令人焦慮的事——開車最糟糕的體驗或許就是無論怎么躲避,自己總是被精準鎖定在紅燈之前。

為什么你總是一路紅燈?你以為這是人品問題?其實這可是充滿概率的數學問題,也是運籌優化領域的問題。

圖片來自 hippopx
神奇的綠波時速
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速度,而信號燈變燈過程和速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當駕駛員在暢通的街道上保持一定速度前行,大概率在路口遇到的信號燈都是相同的顏色。
想要一路綠燈,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讓車輛的速度和信號燈的綠波時速保持一致即可。

圖片來自 hippopx
綠波時速也叫綠波帶、波速控制或多路口信號聯動,主要設計于交叉路口較多的路段。交通設計者最初設計綠波時速的目的是為了將信號燈配時更為精準、更加科學,打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過,近兩年道路兩側數字交通指示牌越來越多了,不要單純認為這是限速標注,很有可能這個數字在向你傳達這條路上的 " 綠波速度 "。
當駕駛車輛行駛在規定車速的路段時,大概率會暢通無阻。
這是信號控制系統在根據路段距離調整綠燈起始時間,從而確保車流在到達路口時,正好遇到 " 綠燈 "。只要駕駛員按照一定速度行駛,就可以一路綠燈。

圖片來自 hippopx
當然,綠波時速在不同區域時速設定也不一樣。假如一條路段的速度要求為 60km/h,當駕駛員以這個速度通過綠燈時,只要保持這個時速,接下來的幾個紅綠燈路口都會是一路綠燈。
如果這條路段的速度要求為 50km/h,而駕駛員依舊保持 60km/h 的速度,那么一路勢必會遇到紅燈現象;反之如遇早晚高峰等無法保持車速的情況下,駕駛員很有可能趕不上綠波帶,從而造成 " 堵上加堵 " 的情況發生。
綠波速度的計算方式
目前所有城市的主干路都有綠波速度在背后進行把控,時速統一在 50-60km/h 幅度浮動,如今便利生活的交通規則,背后也有著繁瑣的計算方式。
首先需要確定進行綠波控制的干路范圍,調查各個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隨后要計算出各個交叉口的最佳信號配時和信號周期,根據所求結果,計算一個最佳周期,這個周期將適用于 " 綠波速度 " 的所有交叉口。
根據不同交叉口間的距離、道路的設計車速,計算出相鄰交叉口間開啟綠燈的時間間隔,最后通過反復的調試才得出了最有效率的交通控制方式。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綠波速度一般多應用于中心城區到外圍城區的干路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中心區的車輛盡快駛出核心區;而相對應駛入中心城區方向的道路上往往不會設置綠波,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設置相反的 " 紅波 ",目的是讓進入核心區的車輛多等幾次紅燈,以減緩核心區的交通壓力。
國際公認道路通行手冊研究表明,綠波速度交通擁堵及延誤情況改善率高達 20%,無論對車輛還是交通環境都是一項正向的反饋。

圖片來自 hippopx
綠波速度的控制方式
目前道路上常用的綠波控制主要分為單向控制和雙向控制。
單向控制多應用于單行線或早晚高峰上下班等有控制需求的道路。但是它所帶來的弊端也相對明顯,可能會影響控制協調的效果,遇到紅燈的概率會比較高。
另外一種就是綠波的雙向控制,交叉口等距的路面一般多采用雙向綠波,雖然應用效果顯著,但其應用條件相對苛刻,大部分的雙向綠波控制需要通過相位拆分或者相位搭接來實現。它的弊端是會帶來信號損失,且會對其他非協調車輛的損失和延誤有影響。
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般會采取二者分段或交叉的控制方式,協調整體道路情況,在控制交通成本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實現道路交通的最優解。

圖片來自 hippopx
隨著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等技術的出現,車路協同技術應用將不斷完善。未來我們或許將通過智能手段實現完美的出行。智能時代的想象,或許即將落地成真。
或許到時候我們就不用自己看紅綠燈了,復雜的問題都交給智能技術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385438e9f092a3a3ab8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