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礪石汽車,作者 | 張軍智
理想兇猛
理想汽車是家極具爭議的車企,喜歡它的人,稱其制造的是 " 奶爸神車 ",不喜歡它的人,則痛斥之為 " 工業垃圾 "。兩種觀點涇渭分明,且聲量都很大,這也讓理想汽車在輿論場中,顯現出一股 " 又紅又黑 " 的色彩。
雖然備受爭議,但在 " 真刀真槍 " 的市場比拼之中,理想汽車稱得上是了不起的存在。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這家 " 發車 " 時間并非最早、且僅有一款車型上市的車企,跑得卻相當快。2019 年 12 月,理想汽車的首款產品——理想 ONE 下線交付,但僅 708 天后的 2021 年 10 月,理想 ONE 就迎來第十萬輛整車的交付。這是 " 造車新勢力 " 十萬臺整車交付的最快紀錄。
而十個月后,理想汽車再次打破紀錄,2022 年 8 月 1 日,理想 ONE 的第二十萬輛整車在常州基地下線。理想汽車也由此成為最快破二十萬輛下線紀錄的 " 造車新勢力 "。
更值得一提的是,理想 ONE 也是國產自主品牌中第一個售價超過 30 萬元,下線超過二十萬輛的車型。如果對比吉利、長城、紅旗等國產品牌巨頭多年來在高端化之路上的艱難,這份成績單更顯含金量。
另外,與一眾 " 燒錢 " 發展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不同,理想汽車在 " 賺錢 " 方面也表現不俗,它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實現季度盈利的車企。2021 年 Q3 之后,理想汽車的整體毛利率均維持在 20% 以上,與之對比,一些造車新勢力的毛利率還是負數。
今年 6 月 21 日,理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被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稱為 "500 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 SUV"L9 發布之后,更是刷爆網絡。官方信息顯示,理想 L9 上市 72 小時后,訂單量就超過 3 萬輛,連理想汽車的訂車后臺都出現了癱瘓。李想也自信滿滿表示,9 月 L9 可以交付超 1 萬輛,而且 L9 的毛利率會比理想 ONE 更高。
理想 L9 發布之后,理想汽車的市值一度直逼 3000 億港元,在國內上市車企中,僅次于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遠超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傳統巨頭。
一家成立不足七年,過往沒有造車歷史,且僅靠兩款車型(一款還在交付路上)的新入場選手,就有如此表現,不得不說,理想汽車夠兇猛。
但伴隨理想汽車高光表現而來的,還有圍繞這家車企身上一直以來的爭議。
高光表現下的 " 爭議 "
有關理想汽車的爭議非常多,涉及造車能力、底盤技術、產品的質量、話題營銷等等方面,甚至理想 ONE 算不算新能源都成了爭議點。
但爭議最大的一點還是理想汽車目前所采用的動力技術—— " 增程式混動 "。
新能源混動汽車的動力輸出通常有串聯、并聯、混聯三種方案,其中串聯技術是最為簡單的,它與另外兩種混動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其發動機在任何工況下都不參與直接驅動汽車的工作。發動機只是通過帶動發電機為電動機提供電能。
這種動力結構的汽車,由于不需要傳統燃油車中復雜、高成本的變速箱以及純電動汽車上的大電池,所以動力結構簡單且成本更低。另外,由于發動機只管發電,可以保持在 " 熱效率 " 高的區間,所以在中低速工況下,串聯式混合動力車要比普通燃油車的油耗具備優勢。
但這種技術方案的問題是,由于發動機動能需要二次轉換才能為電動機供電,轉換過程會造成能量的損耗,在電池虧電或高速長途行駛工況下,串聯式混動車的油耗甚至會比燃油車還要高。

理想汽車目前旗下的兩款車型,采用的正是串聯式技術的增程混動方案。而與理想汽車不同的是,市場中的其他主流車企多采用的是 " 帶直驅 " 的深度混動方案。像長城檸檬混動 DHT、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吉利雷神 DHT、奇瑞鯤鵬 DHT,采用的是串聯 + 并聯的深度混聯系統,其發動機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在高速工況下直驅車輪,這也令其燃油經濟性和動力表現更為出色。
與增程式混動方案相比,深度混動系統技術更為復雜,也更為先進,正如有的業內人士所言," 增程式落后,是行業共識 "。而在純電動車才是綠色出行未來的時代趨勢下,增程式混合動力也注定只是一項 " 過渡技術 "。
但采用 " 落后 "" 過渡 " 技術的理想汽車,卻在市場中取得了令同行艷羨的成績。其中的原因何在?這就牽扯到,理想汽車的另一大爭議點—— " 取巧 " 式成功。
理想汽車的 " 取巧 " 一方面體現在前文講述的 " 可油可電可上綠牌 " 的增程式技術方案上,另一方面體現在 " 家庭用車 " 的定位上。
在中國,很多家庭需要一輛車來滿足全家的出行需要,這就意味著產品眾多的傳統 5 座 SUV 難以勝任,而 7 座的 SUV 大多是傳統燃油車,又沒有燃油經濟性和綠牌優勢。有燃油經濟性和綠牌優勢的純電中大型 SUV,卻有成本高、價格高,以及續航的硬傷。
所以空間大、內飾豪華、配置高、免購置稅、照顧第三排乘客乘坐設計、沒有續航焦慮還可上綠牌的理想 ONE,一上市,就成了 30 萬元市場區間中,消費者唯一能買到的 7 座新能源 SUV。
這對家庭,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理想 ONE 也因此被稱為 " 奶爸神車 "。
理想汽車在極為成熟的汽車市場中,精準找到了一個細分的空白市場,并且用產品滿足了這個市場的需求。其產品定位能力值得其他車企學習。
但問題是," 定位 " 很難成為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理想汽車服務于家庭出行的定位,也很容易被其他車企借鑒復制。正如理想 L9 發布之后,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提出的一個問題:" 在激烈競爭的、全球市場、非快銷品行業、2C 非保護領域,有哪個好產品是靠精準定位,在中期或長期可以獲得優勢或壁壘的?"
沒有建立起 " 護城河 " 優勢
何小鵬雖然沒有點名理想汽車,但他的話其實已經點出了理想汽車目前的最大問題,那就是理想汽車沒有建立起自己的 " 護城河 "。
理想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在 " 定位 " 的基礎上,通過時間上的先發優勢取得的,本身并沒有太高競爭壁壘。比如理想的增程式技術,任何一個成熟的車企都有能力跟進,理想汽車的定位其他車企也可以模仿。
目前,東風嵐圖、賽力斯問界、自由家等品牌,已開始采用增程式技術。特別是背靠科技巨頭華為的問界 M7,幾乎是完全對標理想 ONE。它除了同樣采用的是增程式技術,同樣是大車身、高配置、6 座布局外,還有著比理想 ONE 更優秀的發動機、更快的零百加速和更長的綜合續航里程以及更優惠的價格,而且它還有華為的 HarmonyOS 智能座艙加持 ……
而主打家庭用車的 6 座 SUV(為了照顧第三排乘客乘坐感受,理想 ONE 2021 年中期改款為 6 座設計),也開始大面積涌現,像比亞迪唐 EV、大眾攬境、榮威 RX9、昂科旗、勝達等等。據悉,采用深度混動技術的魏派也將推出自己的 6 座 SUV 車型。
隨著更多類似定位的車型出現,在一個沒有競爭壁壘的市場,理想汽車的 " 好日子 " 還能持續多久?
今年 6 月 21 日,理想汽車旗下的第二款量產車型,被李想稱為 "500 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 SUV"L9 發布之后,再次得到了市場的極大關注,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但隨著市場亮相之初的熱度褪去,不少人開始反思和追問,理想 L9 的產品力到底體現在何處?后來 " 電視、冰箱、大沙發 " 成了認同度極高的答案。
雖然這個答案有調侃的成分,但其實反映出了一個現實:理想汽車過去幾年的市場優勢,并沒有轉換成先進的技術優勢,也說明理想汽車沒有建立起自己的 " 護城河 "。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動化的趨勢之下,增程式汽車雖然可以滿足現在人們出行需求,但并不能代表綠色出行的未來。所以未來的理想汽車,必須還要走純電動之路。
據悉,理想汽車也正在研發兩個高壓純電動車平臺—— Whale 和 Shark,并計劃從 2023 年起,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但在新能源主流車企,已經從電動化的上半場,開始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比拼時,理想的電動化才剛起步,其未來前景,令人難言樂觀。
被高估的理想
投資大師巴菲特在 1993 年提出過一個投資概念—— " 護城河 "。在他看來,一個企業如同一個城堡,而城堡的價值是由其 " 護城河 " 決定的。
他表示:" 就投資一家企業而言,關鍵不在于其所在的行業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也不在于企業取得多大的增長,而在于公司擁有的競爭優勢以及競爭優勢可以持續的時間。只有擁有寬廣、可持續‘護城河’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作為全球投資大師,巴菲特可謂目光如炬。在全球商業發展史中,太多前期擁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因為缺乏寬廣、可持續 " 護城河 " 的優勢,最終在風光一陣后,走向沒落。
比如在智能手機時代前期,一度可以與蘋果相媲美的 HTC 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當年微軟推出新的手機操作系統時,很多硬件廠商都在觀望,而且微軟中意的也是惠普這樣的大廠商,但 HTC 掌門人王雪紅卻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努力,搶先與微軟達成合作。這樣的先發優勢,令 HTC 后來一度壟斷了 WM 系統 80% 的市場。
到谷歌推出安卓系統后,HTC 又是第一時間與谷歌合作,王雪紅還專門派出一支團隊在谷歌辦公,以方便隨時與谷歌工程師交流。同樣是基于先發優勢,HTC 成為全球第一家推出安卓手機的企業。
2011 年,HTC 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達到 9.1%,公司市值力壓全球一眾手機廠商,僅次于蘋果,達到了 338 億美元。但當蘋果、諾基亞、微軟、三星、黑莓等手機廠商,開始對 HTC 發起專利訴訟后,這家全球知名的企業,很快就開始沒落,直到現在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根據巴菲特的 " 護城河 " 理論,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 " 護城河 " 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其是否擁有行業領先的競爭優勢;二是這種領先的競爭優勢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HTC 之敗,與其在取得先發市場優勢后,未能及時將這種優勢轉化為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直接相關。
理想汽車在增程式汽車上建立的先發優勢、定位優勢,同樣并非可持續性的,特別是在代表未來的電動汽車領域,理想汽車目前還未有建樹。
從這個角度來看,市值可以碾壓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老牌巨頭,且被視為中國造車新勢力標桿的理想汽車,顯然是被大大高估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73bc48e9f0966d70bc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