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毛麗娜
編輯 | 李春暉
2022,女團復興。當然,硬糖君說的不是已經不能轟轟烈烈搞團的內娛,而是韓國。
最近韓國音源榜單 MELON 最近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關于女團,另一件也關于女團。
8 月 19 日,BLACKPINK(以下簡稱粉墨)攜先行曲回歸,空降第三,與其他新老女團一起,完成了對 MELON 榜單前十的屠榜;8 月 22 日,星船公司旗下女團 IVE 發行第三張單曲《AFTER LIKE》,僅 10 天,這首新單的實時收聽人數突破 60 萬,成為 MELON 收聽規則改版后第一個達成 60 萬的女團。

在這里稍微科普一下,除了我們熟知的打歌節目一位及年底的各類獎項,在韓國衡量一個團火不火,主要圍繞音源、銷量、油管播放這三個維度。音源代表傳唱度,有好的音源成績才有爆火基礎;銷量考驗死忠基本盤,粉絲舍得花錢才有銷量神話;油管數據的白嫖屬性較重,屬于墊底指標。
韓國本土的音源網站,主要有 MELON.genie.bugs.soba.flo 等。其中 MELON 是重中之重,韓團大字報中提到的首日、空降、首周等數據,如無特殊說明,基本都指 MELON。
因為粉絲會去刷榜,MELON 在 2020 年廢除了以小時為單位統計播放量的實時排行榜,改為以 24 小時累計。換言之,一個 ID 在 24 小時反復聽個上千遍,也只計入一次有效數據。規則修改使刷數據難度變大,這更說明女團屠榜 TOP10 與 IVE 達成 60 萬實時收聽的含金量。

打歌節目也是一派花團錦簇。以少女時代為代表的二代團解散多年再聚首,歐尼們穿起打歌服又唱又跳;以粉墨、Twice 為首的四代女團則攜新曲加入夏日歌謠大戰;才露尖尖角的五代女團屢破記錄,IVE 與少女時代正面對決拿下一位;7 月才出道的 New Jeans,專輯發售第一天賣了 26 萬,9 天在音樂節目拿下一位;小櫻花宮脅咲良所屬的 LE SSERAFIM 曾陷入爭議,但專輯初動還是賣了 30 萬,打破了韓國女團初動紀錄。
新老女團同臺競技,姐姐妹妹勁歌熱舞,昨天創造的紀錄今天就被打破,這架勢讓人想起 2009 年的 " 女團盛世 "。而 2022 版本的 " 女團盛世 " 似是 13 年前那場女團浪潮的延續,又具有新的媒介、時代特點。(女團代際劃分中韓有所區別,本文以 itzy 作為五代起點,新女團均算五代)
被顛覆的 " 行業標準 "
提到偶像業務能力,排在最前的一定有 " 唱跳全開麥 "。但這條由韓國人定下的行業標準,正被他們自己擦去、重新定義。
新人女團表現最亮眼的,當屬星船去年推出的六人團 IVE。今夏末憑借《AFTER LIKE》回歸的她們,已經拿到了第五個一位。但隨后的安可舞臺,卻讓 IVE 成為群嘲對象。
" 粉絲說進步太大了,唱得好大聲,點進去一看,就這?" " 安宥真高音發飄,rapper 有點白嗓,張元英是真漂亮實力也真一般。" 沒有墊音加持的安可舞臺,讓 IVE 的實力短板暴露無遺。且不說和少女時代等大前輩相比,就是出道 5 年才拿到一位的四代團 dreamcatcher,在全員哭崩的情況下,安可實力仍舊能吊打妹妹們。

以傳統韓團配置來看 IVE,既無唱功超群的大 vocal,也無舞力全開的大主舞,但眼下在韓國上升速度卻極快。今年 MELON 的年榜歌曲,如無意外,將在她們與(G)I-DLE 兩支團體中誕生。
" 外貌 + 表現力 + 陽間曲 ",有人這樣概括 IVE 大火的原因。伴隨著傳播媒介的改變,受眾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變化。4K 直拍、個人 focus 的大行其道決定了,與 " 唱好一首歌跳好一支舞 " 相比," 高質量完成一場演出、呈現完整概念 " 更重要。
SM 新女團 AESPA 打歌幾乎從不開麥,粉絲也常有抱怨," 幾個妹妹都有開麥的實力,為什么非得對嘴。"
但其實李秀滿 2006 年就給出過答案。" 愛豆不算歌手,只是表演者,所以愛豆只要舞蹈跳得好、能提供好的舞臺效果就可以了。"尤其是傳播介質發生改變后,舞臺表演的重要性早已壓過演唱實力。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號稱 " 全員門面 " 的完顏團越來越多。在二代女團的時代,唱跳就是實力。而視頻流媒體的新女團時代,表現力才是實力。

與 09 年相比,粉絲性別構成也發生明顯變化。女團吸男粉、男團吸女粉,是普遍共識。少女時代因女粉多,一度被戲稱為 " 漢子團 "。女粉更樂于花錢,死忠度也高,這也是男團長期壓過女團的一個原因。
但在四五代女團主導的新盛世,女團女粉的比例大幅增加。粉墨成員 Jennie 曾在見面會上要求男女粉絲分別舉手,結果發現女粉數量壓倒男粉。
女性粉絲的增加,與四五代女團強調 " 個人主義 " 有關。
對非韓語國家的人來說,妹妹們唱 " 歐巴歐巴撒浪嘿 " 和 " 老娘最美你滾開 " 并無區別。但強調個人主義、女性意識,摒棄過度戀愛腦的歌詞,卻迎合了當下韓國女性主義思潮,女團的女性粉絲數量、占比迅速上升。

說到 09 女團盛世,老韓飯們都會用 " 百人百色 " 來形容那個時代。比如提到少時,會聯想到鉛筆褲和長腿,KARA 則是細腰,9muse 與放學團別稱模特團等。
如今的女團形象則更加鮮明,其實更吻合 " 百人百色 " 的說法。她們不再一窩蜂去做某種風格,而是打造屬于自己的概念與色彩。IVE 走貴族少女風,LE SSERAFIM 的運動風,New Jeans 的千禧辣妹風,以及著名的 SM 曠野概念。
提到一個新女團,大眾腦海中很快會對應出她們的形象。造概念、講故事完善組合形象,又在講究音樂性先鋒性的歐美吃得開。這幾年也不乏出道多年人氣平平的糊團,靠著堅持講好概念打磨組合,在海外逆襲又帶動韓國人氣。
哥哥去哪兒了
為什么少女時代在韓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在少時之前,女團是完全打不過男團的。
SES、FINKL 等一代頂流女團與同期同公司的 HOT、水晶男孩,在人氣、銷量及死忠度上都差了一截。因此一般女團回歸都會避開大熱男團,以便拿到好成績。
少女時代在 2009 年憑借大熱曲《GEE》連奪 9 個一位,巔峰期甚至能對撞一線男團不落下風。少女時代創造的種種紀錄,宣告女團也能真正登頂。但回看 09 女團盛世,除了少女時代,其他女團并不具備與男團正面對撞的實力。
在 2009 年,雖然女團百花齊放,但男團也各有各的精彩。SJ、2am、2pm、beast、SS501 等都以不同形式活躍著。且女團盛世對歐巴們來說,也沒造成碾壓性威脅。

而如今的韓國樂壇,讓人很想問一句 " 男團都去哪兒了 "。現役男團除 BTS 外聲量都很一般,還有 " 斷檔 " 之嫌。BTS 是公認的男團第一,位置超然且穩固。但他們 2013 年就出道,已是運營了將近 10 年的老團。
現役男團第二名 EXO,2012 年出道,今年 4 月剛度過出道十周年。SEVENTEEN 和 NCT,前者 2015 年出道,是 7 年老團;后者是 SM 企劃項目,主打無上限不定義,有新人就往里賽的做法,導致除粉絲外路人很難分清記清成員。
2021 年有 T149 等 12 個男團出道,一番卷生卷死后全軍覆沒;2022 年包括 TEMPEST 在內的幾個新男團,跟同期女團一出道直接 all kill 榜單的架勢更是沒法比。
連韓國人自己都感慨,韓娛進入陰盛陽衰時代。甚至還搞了好幾次街頭采訪,想弄清楚大家為什么不愛歐巴了。

專門報道愛豆新聞的韓國記者在調查中寫道:男團市場在 BTS 后很難再出現能普遍得到大眾認可的組合。但與此相反,女團無論在聲音上還是表演上都相對容易理解,讓人容易接近。
前幾年韓國男團接連不斷的塌房事件,如 EXO 成員金鐘大奉子成婚三年抱倆、BIGBANG 前成員李勝利的酒吧丑聞,以及東方神起前成員樸有天涉嫌吸毒事件,也讓嚴格的韓國粉絲開始審視 " 追歐巴值不值得 "。
反觀女團,霸凌已經是嚴重到必須退團的惡性行為。" 飯女團至少不用擔心偶像哪天被發現是個黃賭毒都沾的狗崽子吧。" 韓國網友如是說。
兵役也是做男團繞不過的問題。韓國規定 20-28 歲男性必須服兵役,服役期兩年,這正與男團發展關鍵期重合。就算組合再火,哥幾個陸續入伍再合體,市場早已換了人間。
不少男團成員會采取 " 拖字訣 ",一路拖到 30 歲才入伍。但隨著韓國人民族情緒高漲,拖到 30 歲才入伍的做法已不多見,因為實在太容易挨罵,也容易被對家拿來大做文章。只好到了歲數就入伍,又不可避免的人氣下滑。

兵役問題從一代團開始就困擾著韓娛公司,不少公司采用大型團 + 年齡分層的模式來緩解人氣危機。比如 EXO 就有很明顯的哥哥 line、中間 line 和弟弟 line 三個年齡段。但經歷了成員出走 + 陸續入伍,EXO 人氣也大不如前。
為韓流全球化做出巨大貢獻的 BTS,如今也深陷兵役困局。韓國政府有心免除 BTS 的兵役,但韓國老百姓不答應。目前多方協商的結果是:BTS 一邊服兵役一邊活動,"BTS 需服兵役,但將保障練習時間,并允許海外演出 "。
粉絲倒是樂觀,哥哥陸續入伍其他人正好發展個人事業。可從 HOT 到 EXO,這么多先例擺在這里,誰敢說 BTS 能逃過兵役人氣下滑的魔咒。
反觀做女團,不僅沒有兵役困擾,而且現在女團成員年齡下限已經到 14 歲。按照大部分女團在 28 歲以后解散算,女團至少有 10 年時間可以為公司火力全開地賺錢,這 10 年又是她們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最美花期。
" 三大 " 不再獨大
09 年女團盛世,有 " 三大 + 七雄 " 的說法。
三大指 kara、Wondergirls 與少女時代。當年的韓流市場,被 DSP、JYP 與 SM 這三大巨頭把持,三大女團也正來自這三家公司。" 七雄 " 則是指來自其他經紀公司的七組女團,其中 2NE1 的經紀公司 YG 后來居上,逐漸取代 DSP,成為 " 后三巨頭 "。
有意思的是,今年表現最耀眼的三組女團,卻都不是來自 " 三大 "。
IVE 所屬公司星船成立于 2008 年,CEO Kim Shi Dae 曾是 JYP 的打工仔。2010 年推出四人女團 SISTAR,2016 年與樂華合作搞了跨國團宇宙少女。與三大相比,星船做團的經驗并不算太多。

宮脅咲良所在的 LE SSERAFIM,屬于 HYBE 旗下廠牌 SOURCE MUSIC,HYBE 即 BTS 所屬經紀公司(原名 Big Hit,2021 年改名)。SOURCE MUSIC 于 2009 年成立后被 HYBE 收購,旗下有主打初戀風的女團 Gfriend,以及二代女團 t-ara 成員樸智妍等。這家公司之前在女團方面的運營成績只能說平平,Gfriend 有口碑有神曲,距離登頂始終差口氣。
New Jeans 人新,公司更新。2021 年 HYBE 成立新廠牌 ADOR,由曾供職于 SM 的知名制作人閔熙珍擔任代表理事。New Jeans 是該廠牌成立后的第一支女團,因閔制作人的獨特風格,她們在團名未定時一直被稱為 " 閔團 "。
當然,三大出身的女團在新盛世中表現仍舊搶眼,尤其是已經登頂的團體。粉墨回歸先行曲雖然并不算 " 陽間曲 ",卻直接韓榜空降,并在 94 個國家 / 地區趨勢中拿下 59 個第 1;Twice 全員續約后以迷你專輯回歸,Billboard 于當地時間 9 月 4 事先宣布,該專輯在 9 月 10 日 "Billboard 200" 榜奪得第 3 名;少女時代王者歸來,屠榜的同時,把小型見面會開出萬人演唱會的架勢。

只是 " 三大 " 推出的新女團,已經不再像過去一亮相就吸引走所有目光。JYP 有 ITZY 與 NMIXX 兩組女團,SM 有 AESPA,雖都有一位在手,音源成績也還不錯,但沒有三組新人女團這股攻城略勢不可擋的勁頭。
" 三大 " 不再獨大,與前幾年韓國 101 模式大行其道有關。選秀節目大眾參與,三大卻從不派練習生參與其中。這是因為三大本身就意味著關注度,新團無需靠秀綜刷臉。
但 101 模式確實改變了韓娛格局,甚至動搖了三大的地位。IVE 的張元英、安宥真,LE SSERAFIM 的宮脅咲良、金采源,都曾是限定團 IZONE 的成員。自帶人氣的她們,在限定團解散又以女團形式出道,粉絲仍持續關注。
更特殊的是 New Jeans。沒有選秀成員輸血,沒有擠牙膏式的馬拉松預告,直接公開 MV。就像閔熙珍期許的那樣—— " 即使出于好奇心,如果看到最初公開的內容,也會無條件地聽 NewJeans 的音樂 "。專輯發行三天賣了 44 萬 +,首日銷量高達 26 萬,刷新了韓國女團紀錄。

國際形勢的反復,逆全球化的到來,使人們開始懷念那個 " 一切才開始,故事剛開頭 " 的千禧年。New Jeans 的成功,與閔熙珍找到了大眾情緒點——復古懷舊,并把 " 千禧故事與情懷 " 講到極致有直接關系。
不知是巧合還是出于某種傳播策略,三組新人女團都有點爭議。
" 張元英雌競 "" 張元英油膩 "" 張元英媚男 ",就算不熟悉韓流的中國網友,恐怕對這個名字也不陌生,張元英的血雨腥風體質為全團帶來了不少關注與討論;LE SSERAFIM 則是還沒出道,就傳出 C 位金佳藍(已退團)上學期間是太妹,對同學狂搞霸凌,正義網友紛紛要求其退團;New Jeans 成員沒問題,是制作人閔熙珍翻了車,被指有戀童傾向。

但正如前文所述,和男團那種觸及底線甚至違法犯罪的失格行為相比,霸凌已是女團最嚴重的問題。三支女團面臨的爭議或捕風捉影,或純屬個人行為,對整個團隊并不造成致命打擊。壞分子的存在,還會引發路人憐愛," 妹妹清清白白受委屈了 "。黑紅也是紅,同樣血雨腥風體質的 AESPA 隊長柳智敏,這樣回應爭議—— " 比起討厭更怕無人關心 "。
雖然韓流在中國已經變得小眾,但并不妨礙我們關注并分析韓團的新情況。他山之石可攻玉,希望內娛也能快馬加鞭,早日讓內娛粉絲享受一把老外隔三差五來求物料的快樂。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8890f8e9f091acd7704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