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小獅子給大家分析了眾多的顯示器顏色認證的實際內涵和適用范圍,而今天,我們將來談談和健康有關的顯示器護眼技術與認證的實際內涵以及常見話術。

01 不閃屏?也許只是大多數情況下!
目前顯示器提及護眼技術,不閃屏往往是其中一個賣點話術。不過這里的不閃屏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關于為什么會出現閃屏現象,大家可以搜索閱讀我們公眾號上《高刷就是 " 不閃屏 "?這么想,你可就大錯特錯了!》一文。總之,閃屏現象主要就是因為采用了基于交流電原理的 PWM(脈沖寬度調制)來調節顯示器的亮度的調光機制導致的,鑒別也很簡單,拿手機攝像頭對準顯示器就知道了:

為什么有頻閃顯示器對于眼睛有害?短時間的面對頻閃,其實大腦還可以應付調整。但是對于面對顯示器工作的人來說,就很可怕了:對于普通的 PWM 調光的顯示器來說,在顯示器前工作 8 小時會使你在屏幕上看到 580 萬次閃爍,超過大腦和感官的適應調整能力,意味著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痛和睡眠模式的中斷。而目前的 " 不閃屏 " 顯示器,大概也是分為兩類解決方案。一類是采用 DC 調光,用 " 無級變速 " 的原理進行調光,徹底避免了閃屏現象。

另一類則是采用的技術欺騙眼睛的套路,采用超高頻率的 PWM 調光機制,當頻率高過人體感官的閾值的時候,比如 1250Hz,也就是視覺上的 " 不閃屏 " 了。一些顯示器可能被宣傳為 " 無閃爍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使用 PWM 的顯示器只在較低的亮度設置(通常低于 20%-30%,有時甚至低于 ~50%)時才會出現閃爍。但這不等于 " 無閃爍 "。
所以最好是看清顯示器采用的到底是哪種 " 不閃屏 " 技術,是 DC 調光,還是超高頻 PWM。目前超高頻 PWM 調光在移動設備(手機、平板)以及 OLED 面板的顯示器中采用較多,因為 DC 調光下的色準調節對于 OLED 面板來說增加成本非常多。
另外還有一種 " 混合調光 ",采用的是亮度低于 20% 時使用 DC 類(為什么是 " 類 ",因為有的是軟件模擬 DC)調光,亮度高于 20% 時再用高頻 PWM 調光。好處是成本較低且色準更好調校(好處基本在廠商這端了)。

明基即使是專業顯示器系列都采用 DC 直流調光,而不是高頻 PWM,可見品牌的用心。圖示為明基 PD2705Q 廣告頁面。
已經購買了 PWM(或高頻 PWM)調光的顯示器怎么辦?很簡單,不要把亮度開得太低即可。
02 防藍光?先來說說原理和 " 流派 "
防藍光可以說是目前最熱門的 " 護眼 " 技術了。藍光對于眼睛的危害性,主要是在于對人類來說,可見光光譜的波長為 380-780nm,而藍光處于 380-480nm 范圍,且能量最高,可以輕易到達眼底引起眼底黃斑病變。

和其他顏色光比,藍光的 " 旅程 " 直達眼底
因此,防藍光對于長時間在顯示器前的人來說,應該說是一個剛需性質的東西。不過,防藍光的流派也非常多:
第一種,在 2015 年以前就 " 崛起 ",大致是通過軟件算法,直接調整色溫等參數,減少顯示器最終的藍光發射。然后在用戶層面就是在 OSD 調節菜單里增加一個 " 低藍光 " 開關選項。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由于變動了色溫等參數,導致最終的效果就是嚴重偏黃的顯示,無法呈現色彩原有細節。很多不到千元的低端顯示器防藍光就是這么來的。

著名的 TUV 萊茵認證機構在認證中發現,這種偏軟解決方案基本都是直接把藍光波長區的顏色直接變成了暖色,嚴重影響色準
第二種,是在顯示器光源(如 LED)和顯示器液晶層之間,或者液晶層和玻璃層之間,增加一張藍光過濾片,過濾掉光源中的藍光。雖然是從根源入手,但是由于顯示器沒有硬件固件對調整后的光源調制做調整,缺乏藍光的光源照射在液晶分子上,而液晶分子仍然按原有工作原理偏轉 / 扭曲,仍然會形成偏色和偏黃現象。
第三種在現在的高端顯示器中逐漸增多,例如明基的 Eye-Care 技術體系等。其方法是 " 雙管齊下 ":
首先通過專門的硬件模塊和固件設置,直接控制光源的發射功率、光源頻譜,保留藍光波長范圍內的光學顏色信息,但是大大降低其能量到和其他顏色一樣水平,以保證對健康無害化的同時,也保留原有的顏色細節盡量不失真。
其次通過設置多種場景的調光模式在固件中,形成多種更加適應特定場景的低藍光模式,盡可能讓使用者在其場景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低藍光效果,同時保證基本需求:舉個例子,如果是閱讀模式,那么調光會切換近似普通書本的視覺模式和最低的藍光光譜強度;而如果是在 web 瀏覽或多媒體模式,則會控制調光系統,多保留一些正常藍光段波長信息,只削減其發射能量,在護眼同時,保證瀏覽網頁或觀看影視作品的色彩感受正常。
這種技術同時還有專門的認證作為對應,像 BenQ、LG、聯想等大廠都開始陸續走這個技術和認證路線,后面我們會提到。

無防藍光技術顯示器的可見光譜段能量,注意藍光的 380~480nm 段能量強度

采用硬件降低藍光和四種模式調光后,BenQ Low Blue Light 技術的顯示器的可見光光譜能量對照
03 護眼認證 ≠ 低藍光認證
接下來說說形形色色護眼認證了。獲得護眼認證也是顯示器廠商喜歡在廣告中宣傳的賣點。當然,很多消費者也認為,護眼認證 = 低藍光認證。但事實并非如此。
一騎絕塵的 TUV:測試絕非只是 " 低藍光 "
說到護眼認證,就不得不提萊茵 TUV 認證了。萊茵 TUV 是一個 1872 年就創建的德國測試服務公司,發展到今天已經幾乎為所有工業和消費品門類提供測試服務,員工超過 2 萬多人的國際化測試認證機構,除了自身的認證標準外,也是很多國際標準機構指定的標準認證測試機構,其權威性絕對不是某些營銷號說的 " 給錢就給證 " 的純收錢機構。

接下來說說萊茵 TUV 的 " 防藍光 " 認證。其實它的全稱是萊茵 TUV Eye Comfort 認證,也就是眼部舒適度認證。實際上它包括了三大維度:無閃爍、低藍光、減少反射。其中減少反射方面除了顯示器表面材質外,也和顯示器的人體工學可視角度調整有關,所以它實際上還涵蓋了人體工學方面的功能。

總的來說,其測試認證本身初衷是 " 重視藍光含量、閃爍和高品質成像等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通過認證的顯示器已減少了藍光,無閃爍,能夠保護眼睛,保護用戶視力,并允許用戶變換身體姿勢而不影響視覺圖像質量。"

其實僅僅是 TUV 萊茵認證的低藍光認證環節就經過了多年的標準迭代
比如,在減少反射層面,萊茵 TUV 認證要求是 " 在主要使用者的直接視線中,表面的光澤度低于 20,或者在 500Lux 的工作場所照明下沒有干擾性的反射 "。
而在人體工學中,認證要求顯示器必須便于側面和上下移動,低于 3 公斤的顯示器必須面板可以傾斜,小于 24 英寸的顯示器必須上下可調。而在顯示質量環節,它主要參照了自己的人體工學 GS MARK、ERGO MARK 標準,以及國際通用的 ISO 9241-307/308/309。在最重要的健康保護方面,主要是通過兩個標準測試,即不閃屏測試 2PfG 1797 和低藍光測試 2PfG 2383。下圖分別是兩款 BenQ 顯示器的紙質不閃屏測試和低藍光測試認證報告。


最后,通過萊茵 TUV Eye Comfort 認證,還要求顯示器說明書文檔必須有健康提示和幫助信息。
所以說,TUV 萊茵 Eye Comfort 認證是一個涵蓋了顯示器基本性能以及人機工效、視覺健康的綜合性認證,絕非僅僅一個低藍光就可以概括的。
而市場上圍繞萊茵 TUV 的主要廣告話術,就是可能顯示器只通過了其中的不閃屏或者低藍光環節認證,甚至可能是人體工學認證環節(也會有證書),而并非整體的 eye comfort 環節(不帶認證 ID,就是怕你查),比如,你很可能會碰到一個通過了不閃屏認證,但僅僅通過軟方案實現發黃的 " 防藍光 " 效果的產品。
04VDE:權威在測試服務,標準都是別人的
VDE 也是美國的權威儀器測試服務機構。而三星從 2021 年開始,除了繼續送 TUV 萊茵認證外,也開始在 VDE 處拿 Eye Care 認證了。VDE 本身并不提供具體的標準,而是整合了 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 CIE(國際照明委員會,實際上和顏色、色準有關的國際標準也是出于這個組織)關于藍光和各波長光線等的照射標準整合的測試。

公平的來說,VDE 的認證在護眼方面主要是覆蓋防藍光和總體強光視覺疲勞(紅外、紫外、可見光譜)的健康防護,但是對于頻閃等目前還沒看到明確要求。因此通過 VDE Eye Care 認證的產品(目前主要是三星的 QLED 和 QDLED 顯示器、電視),消費者需要注意其調光技術和人體工學設計。
05EyeSafe:強強聯合的未來認證
EyeSafe 是一個美國公司,本身致力于開發防藍光相關產品,如新一代防藍光濾膜等,同時也是防藍光業界峰會的發起人。它組織了一個 Eyesafe 視覺健康咨詢委員會,除了消費電子行業的成員外,同時也有醫學界成員,在委員會支持下,Eyesafe 推出了自己的認證——除了防藍光(顏色能量)外,對精確顏色性能也有要求。而它的合作伙伴則選擇了 TUV 萊茵,標準結合了 TUV 萊茵的 EyeComfort 認證內容,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量化標準,形成了新的 Eyesafe 認證標準,該認證標志需要和 TUV 標注聯合出現,因為它的認證測試實驗還是由 TUV 萊茵來執行。特別是 EyeSafe 第一次針對游戲顯示器制定了相應的認證,這在業界還是第一次。

至于其效果,我們可以以 BenQ 通過了 EyeSafe 認證的顯示器效果對比圖來說明。下圖上半部分是傳統的軟件防藍光方案,下半部分是經過 BenQ 自身的硬件防藍光和場景調光后的色彩實際效果對比。


可見,EyeSafe 認證的核心,就是不僅對藍光防護做出了規定,同時對此場景下保證顯示設備的色彩表現有了具體的量化標準,對于游戲和設計用戶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游戲用戶可以在防藍光模式下獲得和一般玩家一樣的視覺效果體驗,同時避免長時間游戲的視覺疲勞;而設計師則可以在防藍光模式下避免疲勞,同時不用擔心設計作品的色彩失真。
目前開始進行 EyeSafe 認證的廠家,主要有 BenQ 明基、DELL 戴爾、LG、HP 惠普、聯想、技嘉、Acer、微星,當然,我們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顯示器產品能加入到這個陣營中。
編輯|熊樂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55c2f8e9f0909d476f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