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以殯葬業為主題的國產劇上線了,雖然它的話題度和播放量都很低,豆瓣詞條至今未開分。

但其實,部劇的題材頗具新意,講的是 95 后女孩在殯儀館擔任化妝師的故事。今年,有關喪葬行業的影視劇多了起來。先是在六月份,由朱一龍飾演殯葬師的《人生大事》登陸院線,并以黑馬之勢引起了大量討論;而在《三悅有了新工作》之后,大鵬的賀歲喜劇《保你平安》也在推進中,影片聚焦于墓地銷售員的生活;另外,胡歌主演的尚未定檔的《不虛此行》,則講述了有關悼詞從業者的故事。

死亡本是避諱的話題,影視作品能夠直面喪葬諸事,這自然是觀念上的一種進步。而對于《三悅有了新工作》這部劇而言,如何看待死亡,并在生命無常時學會珍惜當下,這便是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周依然飾演的女主角趙三悅,畢業一年間啃老度日,讓原本就劍拔弩張的母女關系終于斷了弦。

母親一味指責三悅不務正業,整日玩手機;而三悅卻覺得,母親既然可以養個五十多歲的 " 老白臉 ",憑什么養親生女兒就不樂意。

一怒之下,三悅背起行李離家出走,甚至動起了自殺的念頭。她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既然如此,還不如一死了之。倒是從事殯葬師的大姨勸下了三悅,在讓她從頭到尾地目睹一場葬禮過后,大姨給了三悅一點錢和一張名片,是躺平一段時間后開始找工作,還是繼續選擇自殺,由三悅自己決定。

而大姨介紹的這份工作,便是殯儀館的化妝師由此,三悅通過為一位位往生者整理遺容,慢慢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第一場葬禮的往生者,是一位年僅三十歲的女孩。就在她被親生父母遺棄二十多年,尋親后不久,突發心臟病猝死。

在葬禮上,女孩的親生父母嚎啕大哭,肝腸寸斷;而真正養育了女孩的養父母卻暗自啜淚,一言不發。對于這一反差,三悅的大姨意味深長地說道,有些人喜歡用眼淚和大嗓門來證明自己沒錯。確實如此,女孩的親生父母之所以哭得如此外露,其實是為了掩蓋遺棄孩子的愧疚罷了。

戲劇性的是,這對父母當年之所以遺棄女兒,乃是為了養活寶貝兒子,然而這位被他們視為依靠的兒子,后來同樣罹患重病,因肺癌晚期將不久于人世;而唯一健在的大女兒在知曉父母的所作所為時,充滿了怨恨,18 歲后就離家出走,和父母斷絕了關系。一場葬禮,讓三悅看到了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也感受到人情冷暖背后的愧疚與無奈。

也正是這對父母的小兒子,在臨死前和三悅有過交集,他本以為三悅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癥時,會客套地安慰幾句,卻不曾想三悅竟然羨慕自己,因為相比于毫無意義地活著,她更樂意不用自殺就能患重病死去。于是,這位參悟了生死的男孩,留了一封遺書和一條小狗給三悅,希望小狗可以為她帶來溫暖。從這場葬禮中,原本頹廢喪氣的三悅貌似找到了活下去的微薄意義。

而在第二集中,這一微薄的生存意義,不經意間又轉變成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際羈絆。說話直愣、情商欠費的三悅,并沒有什么朋友,而到殯儀館實習后,她了解到了幾位同事的人生。比如工作干練的師姐周婭男,其實下班之后,會時常到理發店做著美美的發型,打扮靚麗地去相親。盡管因為工作緣故,周婭男從未成功過,但她已經把相親當做調節生活的額外樂趣。

又比如殯葬主持人格格,年輕貌美,原先擁有電視臺主持人的大好工作。但她很難在這份工作中得到成就感,疲乏和空虛最終促使格格走向殯葬行業,因為在一次采訪殯儀館的外勤中,格格見識到殯葬主持人的工作更有價值,予人溫暖。從此,她選擇了將平常對活人說不出的心里話,真誠地向往生者訴說。

不僅如此,第三集的兩位往生者故事,讓三悅懂得了 " 比什么都不做多做一點點 " 的積極態度;第四集中的一場猝死事件,又讓三悅開始思考 "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在這部劇中,每集都圍繞著一個話題展開,仿佛是在給三悅上一堂堂人生大課。雖然這么做,難免讓劇集平添些說教的口吻,但它所產生的治愈效果還是可圈可點的。如果說《人生大事》是在強烈的戲劇沖突中,借由殯葬師這一職業折射出人生百態,那么《三悅有了新工作》明顯更為輕盈和淡然,它讓我們跟隨一位頹廢女孩的視角,進入到一個從未了解過的殯儀館職場。

在這里,不管是替往生者整理遺容的化妝師,還是負責告別會的主持人,抑或是搬運遺體的司機,但凡是在殯儀館上班,都在社會上受到過或輕或重的歧視。第二集中,三悅因為寵物問題被青旅趕出之后,便開始因為工作性質找不到租住的地方,幸而師姐周婭男愿意收留她。而在周婭男多年前才踏入這一行時,由于父親離世,母親便將這一噩耗攀扯到她的工作上,這不啻是在說——女兒克死了父親。

當然,做這一行需要避諱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不能參加朋友的婚禮,不能和好朋友握手,也不能和他們說再見,甚至連打網約車時,都得換個地點,不能填殯儀館的地址。通過這種種讓人心酸苦楚的忌諱,我們感受到了這一行當的不易。而這層不易又實則荒誕,因為正是殯葬業的從業者,才讓很多人無法安放的生死離別之痛,得以舒緩落地。劇中,面館老板文叔多年來堅持將生意放在殯儀館對面,當旁人問他為什么做這樣的生意時,他說起了自己和殯儀館的一段緣分。

原來十年前妻子溺水而亡,尸體漲得已經變了形,是殯儀館的化妝師用巧手還原了文叔妻子的模樣,讓文叔得以欣慰。所以他才將面館開在殯儀館對面,希望這里的工作人員不管在何時都能吃到一碗熱面。當然,這部劇不僅僅是一部講述喪葬業的職場劇,更是一部和時下有著緊密聯系的成長劇。趙三悅的頹廢和喪氣,并非毫無來由。大學畢業后,她也曾到相應的單位實習面試過,盡管在一堆實習生中,她的綜合成績最高,然而單位領導更希望選用男性實習生,三悅只得忿忿離開。這種不平等的現狀,并不少見,本劇只不過將其安插在女主角失落的根源上。而劇集更為普遍的,是描述了不少年輕人的 " 喪 " 感生活。對生活沒有多大的欲望和追求,對事業和夢想同樣不存在熱血的拼搏,他們希望可以人畜無害地躺平,即那句——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盡情佛啊!

我不愿對這種生活態度持以非黑即白的褒貶立場,而本劇好的一點也在于,它不對此做出生硬的、居高臨下的指責,而是如日劇中常用的手法一般,用喜劇的調子搭配喪氣的現實,從而讓你時不時感受到暖意。用 " 喪事 " 來治愈 " 喪 " 味,看似是以毒攻毒,實則是讓三悅這位對生活失去牽掛的女孩重新審視生命。借由《人生大事》中莫三妹的老爹的那句話說便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再喪的三悅,相信在這份擔著巨大干系的工作中,終能學會成長和蛻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 ( 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 ) 為自媒體平臺 " 網易號 " 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690ed8e9f0920593491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