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學一次意外的實驗室事故,導致中國博士生視網膜中心燒傷(嘶,好痛)。
但也就是這么一次意外,后來造福了 3000 多萬近視患者——
飛秒激光 LASIK 手術就此萌芽。
今年的金鵝獎,就頒給了該實驗室的五人組,以表彰他們在近視手術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金鵝獎,美國科學組織聯盟頒發,獲獎的都是令人驚呼 " 鵝妹子嚶 " 的研究課題。)

△杜德濤(左上角)與穆魯、斯特里克蘭、庫爾茨、尤哈斯
5 人名單中第三位,也是飛秒 LASIK 核心專利的第二發明人,正是開頭說的這位有點 " 倒霉 " 的博士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杜德濤。
那么,當年的那場意外,究竟為杜德濤和飛秒手術帶來了什么?
博士生眼球意外成測試樣本
此前,杜德濤在飛秒 LASIK 上的貢獻鮮為人知。一切要從 1993 年說起。
那個時候,杜德濤正處于從理論物理領域轉向實驗光學領域的轉型期,他加入了法國物理學家穆魯的密歇根大學超快光學科學中心(CUOS),從事啁啾脈沖放大(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新技術的開發。
CPA 的特點是可以產生短而強的激光脈沖,在不附帶損害周圍材料的前提下,汽化精確的點。
這個技術讓穆魯和同伴斯特里克蘭獲得了 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當然這是后話。

△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意外發生的始末是這樣的:在某個做實驗的日子,杜德濤在實驗室對準飛秒激光反射鏡時,不小心摘掉了護目鏡。
幾乎就是瞬間,他暴露在實驗室最強大的可控激光能量中。
據他回憶,他看到了一束散亂射出的光束(而不是激光主光束),又看到一記閃光。
今天,杜德濤已經可以打趣這件往事:
我在實驗室研究激光造成的光學材料損傷,不知怎么的,我的眼球就成了生物測試樣本。
但在當時,并不近視的杜德濤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火速找醫生,確保眼睛沒有受到潛在的傷害。
在密歇根大學的凱洛格眼科中心,住院醫師庫爾茨為杜德濤進行了傷勢評估。庫爾茨發現,激光在杜德濤的視網膜中心留下了堪稱精確的激光燒傷,傷處特別圓,也特別小。
這個情況,用當時臨床使用的其他激光都難以達到。以至于庫爾茨當場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圖源金鵝獎官網視頻
診斷過后,庫爾茨和穆魯團隊碰面,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實驗室激光安全,另一方面則是探討 CUOS 研發的激光有沒有臨床應用價值。
之前,激光技術的應用價值還不太被各界認可。2012 年金鵝獎得主查爾斯 · H · 湯斯建造第一臺微波放大器,向世界介紹激光技術原理時,懷疑者還大聲批判著 " 這項技術沒什么價值 "。
這一邊,穆魯這位未來的諾獎獲得者,差點因這次事故關閉了實驗室。
萬幸光束能量不強,杜德濤的視網膜灼傷很快就恢復了,實驗室才逃脫關門噩夢。
杜德濤曾說,這種實驗室意外并非好的研究榜樣," 要是我有選擇的話,我肯定不當小白鼠,因為風險是不確定的。"
但這次必然里的偶然,讓杜德濤和研究伙伴歪打誤撞,探究出了視力矯正的新方法。
3 年狂賺 8400 萬美元
杜德濤視網膜中心完美的圓形傷口讓庫爾茨心動不已,他主動請纓,加入了穆魯實驗室。
此后,他和杜德濤聯手,試圖確認這種彼時用來精確加工石英玻璃等透明材料的飛秒激光,在生物材料中究竟有何表現。
通過在動物角膜中驗證,他們發現飛秒激光在生物材料上準確性極高,能在極短時間內聚焦于角膜組織的極狹小空間,最終實現精密度優秀的組織切割。
事故一年后,1994 年的一次光學會議上,庫爾茨和杜德濤講述了他們的觀察和發現,即 " 使用飛秒激光脈沖對(人體)組織和其它材料造成的損傷閾值 "。
他們在會上遇到了尤哈斯,這位研究員也在研究飛秒激光在眼科領域應用。
會后沒多久,尤哈斯就接到了前導師穆魯的電話,邀請他去密歇根大學參與飛秒激光眼科手術的應用研發。

△穆魯在實驗室
至此,2022 年金鵝獎的 5 名獲獎成員悉數亮相。
密歇根大學很快意識到這個研究的潛力和前景。作為校方,密歇根大學提供了大學研究基金,協助推動和擴大研究。
另外,這項研究還通過美國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得到了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資助。
在庫爾茨、尤哈斯和 CUOS 實驗室的共同努力下,一種不傷害周邊組織的視力矯正手術新方法問世。
雖然再后來的故事和杜德濤漸行漸遠了,但它帶來的醫學價值,惠及了許多中國近視患者。
1997 年,庫爾茨和尤哈斯創立了 IntraLase,一家將無刃 LASIK 技術商業化應用在視力矯正手術的公司。

△IntraLase 機器
IntraLase 的手術方案,是通過飛秒激光,而非傳統的切開角膜手術,來重塑患者視力。由于其精確度,這種無刃方法比之前的手術辦法并發癥風險更小。
經過 4 年的臨床研究,2001 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飛秒激光設備。
3 年后,IntraLase 上市,狂賺 8400 萬美元。
當然,由于個體差異,就算術前檢查合格,飛秒激光手術也可能會帶來眩光、干眼等術后后遺癥。
不過,自飛秒激光治療近視商用以來,迄今已經有超 3000 萬人因此受益,手術數量每年增加 200 萬到 300 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常規的手術之一。

△圖源金鵝獎官網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CUOS 并未停下研究的腳步,他們仍在探索飛秒激光的其他潛在應用。
2008 年,庫爾茨和尤哈斯再次合作,開發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現已有 15% 的臨床應用率。
現在,尤哈斯的公司正在探尋新辦法,以通過飛秒激光更有效地治療青光眼。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9966a8e9f096f1573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