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黄色小视频,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国产性天天综合网,台湾佬中文娱乐久久久

富士康真造車了,名叫:Model B

前沿科技 3年前 (2022) 虛像
0 0 0
富士康真造車了,名叫:Model B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金角財經,作者 | 夢清

電動車賽道迎來新玩家,這次下場的是代工大王富士康

日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布了新車型 Foxtron Model B 的預告視頻,將于 10 月 18 日舉辦的年度科技日正式揭曉。

與 Model B 同時發布的,還有一款名為 Model V 的電動皮卡。

Model B、Model V 乍一聽,還以為是特斯拉委托富士康代工的新車型出來了。

但實則不然,這兩款車真真是出自富士康的手筆。

2020 年,富士康與裕隆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其中富士康持股 51%,享有絕對的控股權,Model B 與 Model V 就是由該公司推出并打造。

代工蘋果手機的富士康要造車,聽起來有些喜感,但富士康自己卻很認真。

多年前,富士康創始人兼前董事長郭臺銘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 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 iPhone,我們既然能造 iPhone,為什么就不能造電動車?"

從 2005 年收購臺灣安泰電業算起,富士康布局汽車領域,滿打滿算已有 17 年時間,期間內部經過 3 次造車的浪潮,最終富士康還是自己造起了車。

今年 5 月,富士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提出目標,到 2025 年富士康電動汽車全球市占率達到 5%、電動車產業營收規模達到一兆元、出貨量為每年 50-75 萬臺。

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只是在如今造車新勢力浪潮迭起,電動汽車競爭更加殘酷的世界里,電子行業的代工大王富士康的造車夢,真的能如愿嗎?

" 碰瓷 " 特斯拉

從去年 10 月 18 日的年度科技日算起,一年的時間里,富士康已經發布了共 5 款車型:

家庭用的 SUV 車型 Model C、豪華轎車 Model E、電動大巴車 Model T 以及已經預告發布的 Model B 與 Model V。

其中 Model T 已經于今年 3 月交付給高雄客運并投入運營,Model C 預計 10 月開啟預定,明年交車。

這樣的上新速度,比造車新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米看了只怕會汗顏。

如今富士康預告發布的 Model B 是一款定位純電動的兩廂汽車,內飾與價格尚未公布,但從續航能做到 500 公里的配置來看,價格應該要比定價 20 多萬元的、續航超過 700 公里的 ModelC 要低一些。

從外部來看,Model B 前臉采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設計,不過車頭的燈條并非完全連通,在中央被可點亮的品牌 LOGO 隔斷。車尾也是貫穿式的風格,其 LED 尾燈可以展示出特定圖案,比如前方有行人通過。

不過從側面看,Model B 被吐槽很像大眾的 ID3,再加上它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特斯拉,也難怪這款車一經發布就遭到廣大網友吐槽。

不過富士康車型的系列碰瓷之舉,恐怕也是富士康隊友裕隆集團帶過來的 " 老傳承 "。

提起裕隆集團,大多人都感到很陌生,但若提起納智捷,想必會生出幾分熟悉——畢竟該款車在鼎盛之時,周杰倫為它帶過言,2015 年的成都車展上還為它站過臺。

當初周杰倫一句 " 我們不必低調,華人有華人的驕傲。我是周杰倫,這是納智捷 ",在大江南北引起了不少的關注,2015-2017 年,納智捷的年銷量都在 1.5 萬臺以上。

納智捷紅極一時的同時,也被廣大網友吐槽,納智捷的車標,長得實在是像日產的豪華車雷克薩斯。

當時的雷克薩斯,被中國新中產階級奉若瑰寶,他們幾乎是用雙手捧著給豐田章男送錢,排著隊也要搶這款車。

不知道特斯拉看到做何感想,有網友替特斯拉抱不平,當時怎么沒把 Model 系列字母車標全部注冊下來呢?

不過特斯拉被模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前,馬斯克曾經聘請菲斯克為特斯拉的汽車設計造型,但菲斯克當時拿出來的方案平庸臃腫,令人大跌眼鏡。

但在其離開后沒多久,卻創立了菲斯克汽車,并推出全球第一輛插電式電動跑車 Fisker Karma,這時特斯拉的員工才驚覺,菲斯克將最好的設計留給了自己。

馬斯克曾在 2008 年對菲斯克提出法律訴訟,但最終輸掉了這場官司。不過沒過多久,Fisker 破產,賣給了中國的萬向集團,但菲斯克保留了商標權。

說來也是巧合,借助商標再度出山的 Fisker ,后來也成為了富士康的客戶。

不過還在造車起步階段的富士康,想要借助當紅車企的流量也能理解,自己在造車領域沒啥品牌積累,起個全新的名字沒有關注,若是叫富士康電動汽車,知名度是有了,恐怕也沒多少人會買賬,想一想董明珠造的格力手機就知道了,怎么聽怎么別扭。

第二個比亞迪?

富士康的車,是一款接一款的推出來了,而且其中的 " 含富量 " 很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并非靠他人代工。

雖然 Model B 詳細參數尚未可知,但今年上半年,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透露,在電動車關鍵模組及零組件方面,電芯是與國際大廠合作,但模組自制。

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可追溯至十多年前,鴻海旗下的臺灣鋰科科技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北汽集團有過合作,共同開發過車用動力鋰電池。

今年 6 月,富士康中國臺灣高雄的新工廠破土動工,用以生產電池模組,劉揚偉透露,這是今年電動車重點發展的項目,預計將在 2024 年一季度試產。

同時富士康也在補足自己在電芯研發生產方面的短板。今年 9 月富士康宣布與 Indika Energy 在印尼成立合資企業,致力于開發車載磷酸鐵鋰電池及生產電動汽車。

同時富士康正致力于研發固態電池,宣布將于 2024 年實現商業化應用。固態電池被業內視為繼鋰電池之后下一代電池,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超前的布局,看來也是想分到一杯大羹。

與此同時,富士康也在自動駕駛領域施展拳腳。

畢竟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幾乎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標配,現在就連造低價神車的五菱,也在與大疆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2022 年第一季度,國內 L2 級自動駕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滲透率超過了 30%。

從去年富士康的科技日現場來看,富士康的車型也將裝載來自合作方 Mobile Drive 配備的自動駕駛功能。

Mobile Drive 是富士康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入合作的伙伴,去年 5 月,富士康和車企 Stellantis 決定,聯合向 Mobile Drive 注資,比例各為 50%,而富士康旗下的鴻海全資智能駕駛技術公司富智捷也由此逐漸融入 Mibile Drive 之中。

此外,富士康還涉足汽車芯片領域,去年 6 月,富士康入股馬來西亞科技公司 DNeX,間接擁有 8 英寸芯片工廠;同年 8 月,富士康收購宏旺電子 6 英寸晶圓廠。今年 5 月,富士康再傳出布局芯片的消息,其將與 DNeX 合資在馬來西亞建造和運營一座 12 英寸芯片工廠。

目前來看,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涵蓋了動力電池、電機、芯片、車聯網、雷達等多個領域,涉足全球多個國家,幾乎已經擁有造車所需要的全部東西。

看這個架勢,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是朝著比亞迪的方向邁進,不僅要造車,還要深入到產業鏈的上下游。

富士康給誰造車?

盡管富士康造車很努力,但實際情況卻頗有些尷尬。

一方面,富士康努力造車不是為了賣車,而是為了謀求代工。

比如與美國初創企業 Fisker 簽署合作協議,兩者將合作打造電動車 PEAR,預計到 2024 年量產,年產能 25 萬輛;最近,富士康又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INDIEV 簽訂協議,為其第一款量產車制造原型車。

甚至,富士康還幫加州的 Monarch Tractor 代工造起了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拖拉機,預計 2023 年一季度開始全面投產。

但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并不想只充當代工的角色,它想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安卓系統。

由此,富士康推出了模塊化純電動平臺 MIH 聯盟。基于該平臺,主機廠可自主選擇 SUV、轎車等底盤設計,并根據主機廠的意愿選擇車輪的距離、電池大小、自動駕駛等定制化方案,其中一些組件未來可以進行 OTA。

這可類比手機的安卓系統,在安卓系統提供一個底層架構之后,其它廠商基于這個架構來開發個性化功能。而借助富士康推出的 MIH 平臺,車企只要出品牌,設計等,剩下的萬事都可有富士康代勞。

因此,富士康雖然接連推出了 5 款車,但到現在為止,也未曾宣布要進入到 C 端市場中。在去年的科技日一口氣發布三款車型時,富士康表示,這些都是參考原型車,也就是說只是提供給品牌客戶作為制造參考,可以在富士康提供的樣車基礎上做定制或者改變。

不過 MIH 聯盟的合作伙伴已超過 2000 家,但用到該聯盟平臺的車企卻寥寥可數,目前來看,只有富士康自己推出的 Foxtron 品牌 Model 系列車型采用的是 MIH 平臺,以及上述提及的,還處于初創階段的 Fisker,或將采用該平臺。

出現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富士康關于 MIH 聯盟的構想并不容易實現,一方面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電動車企都具有一定的實力,他們更愿意自己研究車型的平臺架構,而非將核心命脈假手他人。

而扶持弱勢的車企,則是前途難料。此前,富士康曾為國內的拜騰汽車輸血,希望借此打開中國市場,但可惜拜騰汽車折戟,該公司前后耗費 80 多億元連一輛車都沒造出來,富士康在國內拓展汽車客戶,可以說是,寸步唯艱。

而且,國內傳統車企吉利與比亞迪也想做汽車界的安卓。

吉利與比亞迪耗費巨資分別推出了 SEA 浩瀚平臺、e3.0 平臺,已經算的上是業內頂尖的水平,而且兩者也宣稱也對外開放,是比富士康更有力的對手。

但這或許也是富士康在今年接連接連推出 Model E 與 Model V 的重要原因——提供更豐富的選擇,覆蓋更多的潛在客戶。

或許富士康也在考慮放手一搏,參與到 C 端用戶的市場中,成為眾多新能源車企的對手。

但這毫無疑問是一條更加難走的路,因為如今電動汽車 C 端市場的競爭太激烈,尤其在比亞迪全面崛起和特斯拉降價預期的大背景下,造車新勢力步履維艱。

往后看,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已經從產品延伸到供應鏈的全方位比拼,富士康造車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529d28e9f09400e3db960

版權聲明:虛像 發表于 2022年10月11日 pm9:27。
轉載請注明:富士康真造車了,名叫:Model B | 快導航網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赤城县| 威宁| 临夏县| 宜州市| 蓝田县| 千阳县| 沙河市| 凤翔县| 海林市| 遂平县| 称多县| 连南| 饶平县| 准格尔旗| 始兴县| 隆尧县| 牟定县| 象州县| 北票市| 商丘市| 晋州市| 兴国县| 钦州市| 扶风县| 德江县| 文化| 连平县| 瓮安县| 宁都县| 浠水县| 沅陵县| 定结县| 临夏市| 日照市| 寻乌县| 通渭县| 沂水县| 晋宁县| 沛县|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