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節點 AUTO,作者 | 電壓傳感器
2021 年 11 月,小鵬汽車更換了 logo。當時,何小鵬還講述了小鵬汽車的種種不易," 慶幸在 2019 年電動汽車行業至暗時刻來臨時,小鵬汽車沒有放棄 "。
相比更換 logo,坊間更關注的是小鵬汽車何時更名,就連李斌也曾勸過何小鵬把小鵬汽車的名字改一下。不過,何小鵬的態度一直都堅決:不改。
最近,何小鵬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在節目中再次回應了取名引起的爭議,表示如果可以重來,他不會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名。
就在何小鵬后悔取名的同時,摩根大通也 " 后悔 " 了:它對小鵬汽車進行了減持,持股比例從 5.19% 降至 4.96%。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何小鵬持有小鵬汽車 20.4% 股權,約合 350 億元人民幣。
在汽車行業關于品牌名字的爭議一直就有,新舊勢力都包含在內。" 善變 " 的資本也不是第一次 " 拋棄 " 新勢力,某個信奉長期主義的機構也離開了處于谷底的蔚來。對于一家車企來說,資本可以雪中送炭也能錦上添花。外部因素不可控,內部因素是可控的,只要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就足以抵消外部因素變化的影響。
小鵬汽車失寵資本?
6 月 28 日,據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顯示,小鵬汽車(簡稱小鵬)遭摩根大通于 6 月 22 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 120.7484 港元的價格,減持了 302.08 萬股,合計約 3.65 億港元。
在這一消息背景下,6 月 28 日收盤,小鵬股價下跌了 2.1%,為 135.1 港元 / 股,總市值為 2316 億港元。截至 7 月 20 日,公司的市值為 1788.5 億港元,約合 233 億美元,相較最高點已經跌去了近一半。

兩條信息疊加在一起,給人一種 " 小鵬要完 " 的感覺。但如果仔細梳理,會發現這個感覺其實是錯覺。
摩根大通退場早就有跡象,在不久前的 3 月,它就將小鵬汽車目標價,由去年 12 月給出的 240 港元下調至 160 港元。更能說明情況的是,摩根大通調整小鵬目標價的原因。
在摩根大通去年 12 月上調小鵬的目標價時,它提到了小鵬發展重點,如自動駕駛系統將受益及引領中國智能電動車趨勢,點出了公司發展戰略與宏觀趨勢是相契合的。
而在摩根大通今年三月下調小鵬的目標價時給出的理由中,宏觀因素的變化也是主要原因,如汽車行業的供應鏈緊張會影響產品交付。這說明,影響摩根大通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小鵬的基本面。
小鵬的業績走勢,也可以提供佐證。
目前,小鵬的收入來源分為汽車銷售和其他兩部分,其中汽車銷售占到 95% 以上。小鵬的營收規模在 2021 年 Q1 還只有 29.5 億元(人民幣,下同),到 2022 年 Q1 已經增長至 74.5 億元,翻了 2.52 倍,在此期間的季度增速一直保持在 150% 以上。

在 2019 年 -2021 年期間,小鵬的汽車銷售成本一直在上漲。
2019 年,小鵬的汽車銷售成本為 27.17 億元,當年只交付了小鵬 G3 這一款車型,全年銷量為 16608 輛,平均每輛車的銷售成本為 16.45 萬元。同時,其汽車銷售收入為 27.33 億元,平均每輛車收入為 16.5 萬元,當時小鵬 G3 的補貼后售價為 14.38 萬 -19.68 萬元,兩者基本相符。
到了 2021 年,小鵬平均每輛車的收入增長至 20.4 萬元,銷售成本則增加到 18.71 萬元。綜合算下來,小鵬的效率也在提高,幫助它抵消了汽車銷售成本上漲帶來的部分壓力。
至于利潤,雖然小鵬仍還未盈利,但毛利率已經在 2020 年轉正,達到 4.6%。2021 年,小鵬的毛利率進一步提升至 11.5%,今年一季度小幅提升至 12.2%。小鵬的中長期目標是將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至 25% 以上。
總體來看,小鵬雖然仍然在虧損,但收入處于高速增長階段,高增長仍是它的主基調。
中金在 28 日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小鵬 " 跑贏行業 " 評級,目標價升 43.9% 至 177 港元。并且指出隨著小鵬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優化和第三代車型平臺的量產,有望帶動公司盈利能力實現提升。
新晉銷量擔當
有別于李斌、李想,兩位從始至終的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創始人,何小鵬在最初并不是以公司創始人的身份參與造車的。看好行業前景后,他 " 攢 " 了一個團隊,給了團隊一筆錢去造車,100% 是投資人的心態。
一個前提因素是,他在進入阿里后做過兩款硬件,但都失敗了,因此認為互聯網人做硬件是九死一生。
不過,現在的小鵬距離 " 九死 " 更遠,正在向 " 一生 " 靠攏。最直觀的體現是,小鵬的銷量走勢。
2018 年 4 月,小鵬發布了首款車 " 小鵬 G3",定位為緊湊型 SUV,價格控制在 20 萬以內。小鵬 G3 一出場,就體現了小鵬的兩點特色,注重智能化和強性價比。
G3 在推出時即把 " 智能駕駛 " 作為殺手锏,搭載推出了 XPILOT 2.5 自動駕駛系統,具備 L2.5 級別的視覺 + 超聲波融合的自動泊車功能,同時配備了自研的 Xmart OS 智能網聯系統。在價格帶相近的情況下,小鵬的智能化優勢讓小鵬 G3 有了性價比。
2021 年該車型總銷量近 3 萬輛,小鵬全年總銷量為 98155 輛,高于蔚來的 91429 輛和理想的 90491 輛,成為新勢力銷冠。同時,小鵬的銷量增速也是 " 蔚小理 " 中最快的。
在今年上半年,小鵬的銷量延續了向好的趨勢。
我們在這里選取 2022 年上半年和 2021 年上半年兩個時間段進行對比。在去年上半年,小鵬的銷量表現并不好,整體增幅不大且出現了較大的波動(2000 輛 -6000 輛),始終處于爬坡狀態,最好的成績不到 7000 輛。
理想的表現與小鵬相似。在去年上半年,理想的銷量止步于 8000 輛,且波動范圍在 2000 輛 -8000 輛之間。
相比之下,只有蔚來的表現稍好一些。銷量邁過了 8000 輛的門檻,整體波動范圍更小,在 5000 輛 -8000 輛之間。
在 2021 年上半年,小鵬的表現在 " 蔚小理 " 之中只能算是合格。

到了今年上半年,小鵬銷量的波動幅度變得更大,但規模上了一個臺階,月銷量在 6000 輛 -15000 輛之間波動。
同時,小鵬的銷量還受到了供應鏈緊張的影響。橫向對比,蔚來和理想的銷量波動范圍也在變大,比如蔚來的月銷量波動范圍在 6000 輛 -12000 輛之間。
即便算上供應鏈因素的影響,小鵬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也要好于去年上半年。
拆解其中的變量,小鵬在去年上半年之后交付了售價更低且搭載了激光雷達的小鵬 P5,小鵬 G3 也新增了改款,產品組合的覆蓋范圍更大,產品力更強。
小鵬從 2019 年、2020 年的新勢力三甲之一變為 2021 年的新勢力狀元,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已經達到 2021 年的 70%。
不過,小鵬還沒有做出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階段。就在成為新勢力銷冠的同時,它的虧損規模也是最大的,從 2019 年的 36.9 億元增加到 2021 年的 48.6 億元。
小鵬應該擔心什么?
新勢力走過 PPT、交付兩道門檻后,考核指標就只剩下了一個 - 銷量,只要銷量漲的夠快、規模夠大,就能收獲正向循環。從小鵬的銷量 - 業績的走勢看,它的基本面正在逐漸變好。
那么,小鵬在走出 2019 年的低谷后,就高枕無憂了嗎?
一直以來,在智能化上對標甚至超越特斯拉,都是小鵬的標簽,這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這也為小鵬提出了新的難題。
汽車行業的智能化有兩個體現,分別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小鵬分別對應開發了 XPILOT 和 Xmart OS。

在新勢力中,小鵬的研發投入一直是最高的,這為它帶來了更大的財務壓力。
2020 年,小鵬的虧損規模是 " 蔚小理 " 之中最大的,高達 48.63 億元,是理想的 15.1 倍,蔚來的 1.2 倍。從單季度看,其虧損也在擴大。在 2021 年 Q1 時不足 8 億元,到了 2022 年 Q1 已經高達 17 億元。
觀察小鵬的研發力度,最重要的是要看研發投入的占比,因為小鵬的產品結構導致其收入規模要低于蔚來和理想,研發投入占比更能看出企業的戰略重點在何處。

這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去看。
其一,在起步階段,新勢力幾乎都加大了前期的研發投入。2019 年,蔚來的研發投入占比在 50% 以上,而小鵬的研發占比高達 89.2%。這讓小鵬的 " 技術彈簧 " 壓得更低。
其二,在全年銷量接近十萬輛后,小鵬的研發占比仍是新勢力中最高的。2021 年為 19.6%,分別比蔚來和理想高了 6.9 個百分點、7.4 個百分點。同時,小鵬的研發員工占比也是新勢力中最高的,截至 2021 年年底已經達到 38%,一共有 5271 人。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砸下去的研發投入,換來了多少回報。
" 技術轉化 " 的體現在于,特斯拉已經能用自動駕駛技術向車主收取訂閱服務費,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2021 年,特斯拉的總營收為 538.23 億美元,其中包括自動駕駛軟件在內的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 38.02 億美元,約合 254.7 億元人民幣,而小鵬去年全年的總營收為 209.8 億元。
理論上,軟件服務有再造一個小鵬的潛力,挑戰恰恰就出現在這里。軟件服務在通往再造一個小鵬的路上,要邁過交付量、價格和收費方式這三道門檻。
目前,特斯拉的累計交付量和銷量遠高于小鵬。從整年交付量上看,2021 年,特斯拉約是小鵬的 95.5 倍。以小鵬 2021 年的交付情況看,每年不足 10 萬輛的規模,缺乏支撐軟件服務業務發展的基礎。
何小鵬也透露過這方面的一些情況。他在 2021 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中表示,購買 P5 的車主中有超過 50% 選裝了 XPILOT 3.0 或 XPILOT3.5。而以小鵬 P5 當年 12 月 5030 輛的交付量來計算,選裝量只有 2515 套。
同時,XPILOT 的價格要低于特斯拉的 FSD。后者分為增強版和全自動兩個版本,最低售價分別為 32000 元,最高 64000 元,XPILOT3.0/3.5 的價格為 2 萬和 2.5 萬元(今年 5 月)。
更少的硬件銷量 + 更低的價格,讓小鵬在 " 軟件收費 " 這件事上受到了制約。
付費機制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小鵬的 XPILOT 目前采用的是買斷制,用戶一次性付費(也可以在買車三年內分期付款)買斷服務。這雖然可以提前鎖定收入,但從長期看,訂閱制模式更健康,它可以讓車輛全周期內都有產生收入的可能,特斯拉和蔚來選擇的都是訂閱制。
軟件服務雖然有再造一個小鵬的可能,利潤也更大,但相比特斯拉,小鵬在這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做的。
截至今年 6 月 21 日,小鵬的累計交付量已突破 20 萬輛。從最早的 PPT 造車," 造車重點在運營 " 引發的爭議,再到穩居新勢力三甲之一,小鵬的發展可以說是磕磕絆絆。
目前,小鵬的發展雖然已逐漸向好,但不同的路線,讓它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有別于其他同行的難題。小鵬能否笑到最后,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8c8db8e9f0943723942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