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這水平,可以去仙俠劇當武指
《沉香如屑》不僅奠定了成毅在特型吐血演員方面 " 開宗立派 " 的藝術地位,更是近幾年仙俠劇流水線的大鍋燉集大成者
劇情,人物,造型,臺詞 ...... 沒一個不是似曾相識。
尤其是打戲,擺個姿勢,揮一揮手,90% 靠五毛特效▼▼▼

其他時候要么坐著升降電梯垂直入場▼▼▼

要么飛得像奧特曼,夢回鐵臂阿童木▼▼▼


有粉絲說,神仙打架本來就應該這樣 # 你見過?#。
可,比起前人,《沉香如屑》這威亞吊的,一言難盡。
直來直去就罷了,人還搖搖晃晃的,飛起來好像很吃力的樣子,有時候還沒坐穩就飛走了▼▼▼

偏偏導演還喜歡拍空中打斗。
懸停空中還在晃呢,劍都拿不穩,出掌也沒力▼▼▼

仙魔大戰這么宏大悲壯的場面,大家筆筆直被吊在空中擺 poss,好像一根根黑心臘腸▼▼▼


已經不是威亞了,是起重機啊▼▼▼

都說仙俠劇已死,不仙也無俠,一群神二代為了談情說愛反復虐心。
沒想到現在不光是拍不出好的仙俠劇,想看點像樣的打戲都很難,大部分劇的臉上就告訴你兩個字——
擺 爛
越擺越爛。
《沉香如屑》的動作導演李丙南,曾在《琉璃》里且正在《蓮花樓》里當武術指導。
當年《琉璃》里的動作至少還是有點設計的▼▼▼

可能大家一塊擺爛就相安無事吧。
去年有以慢鏡頭封神的《雪中悍刀行》▼▼▼

今年播的幾部打著武俠旗號的劇也沒好到哪去:
" 燃起武俠 DNA" 的《說英雄誰是英雄》——
天上一刀,地下一腳,沒有對招,直接鏡頭定格,敵人全倒▼▼▼


打戲剪得稀碎,切西瓜慢鏡頭很多▼▼▼

" 支棱起國產武俠劇 " 的《且試天下》,cp 是好嗑的,但武打也是真沒的——
愛的魔力轉圈圈之滾筒洗衣機加強版▼▼▼

大結局離譜到,女主拿劍往炮筒子里飛,以身毀炮,古裝版手撕鬼子了▼▼▼

丑陋、難看、離譜的武打戲泛濫,動作和力量,被威亞和特效取代,全靠鏡頭渲染,濾鏡補救。
難道現在就沒有好看、純碎的打戲了嗎?
有也是有的。
只是你可能想不到,它們都在動漫和網大里!
2020 年開播的仙俠動漫《凡人修仙傳》,有宏大的特效場面,也有流暢的打斗,運鏡身臨其境▼▼▼


動作戲還被《風起洛陽》抄襲了▼▼▼



2021 年的《山河劍心》,動作戲在塑造人物上助力不少,充分展現了人物的狀態、魅力和感悟▼▼▼


國產仙俠武俠動漫里隨便挑一部,可能都吊打真人版▼▼▼



再品品今年的兩部網大。
任賢齊以 56 歲高齡,在《烈探》里一言不合就開打,拳拳到肉▼▼▼


而《目中無人》用鏡頭和服化道搭建了氣氛和意境,盲眼俠客為了一碗酒的恩情,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拔刀相助。
打斗干脆利落,能從中回味到 90 年代的俠氣▼▼▼

決戰時,用酒化作烈焰把對方燃盡▼▼▼

拿下今年目前網絡電影豆瓣最高分▼▼▼

男主也是大家看著長大的,9 歲就被王晶挑了去演《新少林五祖》,之后和李連杰成了 " 固定父子檔 " 的謝苗▼▼▼


既然有人打,都能打出來,畫面也可以有,那為什么好看打斗在真人劇集里消失了?倒是動漫和網大傳承了武俠傳統。
因為對越來越講求時效的武俠、仙俠劇來說,拍武戲成了性價比越來越低的事情。
時長才 74 分鐘的《目中無人》拍了 20 天,有武術功底的謝苗準備了一個多月,還買了一個盲杖,沒事在屋里走。最后那場火刀戲,拍了整整 4 天。
有 up 主統計過,國產 " 武俠劇 " 的武打戲份的確是越來越少了▼▼▼

不僅動作戲難寫,拍也能難拍出來,還耗費劇組時間,完全可以用后期就提供爽感。
當然演員也沒那么多時間進行高強度訓練。
要知道,當年劉亦菲在《神雕俠侶》里的白綾出場亮相,拍了五六個晚上▼▼▼

《天龍八部》里陳浩民的凌波微步,因為經費問題,都是自己練的▼▼▼

謝苗曾經也在劇里晃蕩,還給幾部戲當過武指,《飛刀又見飛刀》里又當武指又當替身▼▼▼

他討厭大量使用慢鏡頭,打破了動作本身的速率感和美感▼▼▼

但失落的是,古偶又不讓他設計動作,沒有他展示自己的地方。
" 你會發覺做劇的這些人,他們也不在意動作的東西,他們認為動作只是這個戲的一部分,不會花時間去雕刻動作場面。
你的打戲人家也不在意,我說我想自己打、自己設計,但人家就說,沒有這么多時間。"

武指工作已然套路化,就算曾經有名氣的,也可能心照不宣地就此擺爛。
唐人的御用武指陳偉滔,前期的《少年楊家將》《怪俠一枝梅》動作戲都很出色,但現在的《青云志》《有翡》有目共睹▼▼▼


為了方便演員操作,武指設計的動作越來越簡單,甚至根本不用碰到對方,主要靠氣,不管是胃脹氣還是福氣▼▼▼


其實反過來說,這也是很多武指的困境。
據 @娛樂資本論,二十年前國產劇的武行薪水在 6000-8000 元 / 月,現在武行的薪水依然與這個價位持平,甚至在倒退,一個月最低 4000-5000 元。
現在學武術的孩子或并沒有減少,但大多是學個興趣當個特長,強生健體為主,肯吃大苦學武術之后投身武行拍打戲做替身的人非常少了。
整個行業在沒落,更別說一個人從武行到武指再到動作導演,需要很多年時間的沉淀、積累和素養。
紀錄片《龍虎武師》中提到,與成龍、元華、元秋等師出同門的元德,北上后發現,在內地影視圈,武指是不被認可的,導演更有話語權,最后去導了《雙世寵妃》▼▼▼

武指出身轉行當導演的不在少數。
《宮鎖心玉》的武指朱少杰 # 因此結緣郭羨妮的那位 # 拍了《青云志》《祝卿好》▼▼▼

拿過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的李達超,拍了《皓鑭傳》《維和防暴隊》▼▼▼

那些有追求和目標的呢,像謝苗,跟釋小龍一樣,轉行拍網大。2020 年一年內,就參與了 12 部網大。
因為網大投資不高,也相對自由。
動作片的好處在于,能靠演員們鐵馬過橋的功夫,迅速留住觀眾。
這也吸引了一大波武師們。
《烈探》的動作導演谷垣健治和飾演反派的喻亢都是甄家班的元老,里面很多動作演員都來自袁家班、甄家班▼▼▼

剩下的,就是跑去給動漫做 3D 建模代打了。
因為相比教真人演員,太金貴碰不得,動畫更好控制,只需要動作導演設計打戲和運鏡,真人捕捉動作再繪制 3D,所以出來的效果也好▼▼▼


當然,一個想拍好戲的武指,運氣好點,或許能遇上一個對打戲重視用心的導演。
90 后的穆寧,甄家班出身,入行 12 年,曾經自薦去做《雪中悍刀行》的武術指導,但是人家沒看上
他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是作為《將夜》的動作導演,春風亭雨夜一戰后,劇的口碑才立住▼▼▼

但這場戲,拍了整整 15 個雨夜▼▼▼


楊陽導演在打戲上還是蠻在乎的,狠得下心,這之后穆寧基本就和楊陽綁定了。
前面說的動畫《凡人修仙傳》是楊陽兒子導演的,《夢華錄》楊陽也找了他。
u1s1,劇里運鏡、服化道、打戲還是好看的,楊陽會跟他探討每個人物的狀態和打法▼▼▼


現在穆寧打出了名聲,新麗的《與鳳行》也來找他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堅守住初心▼▼▼

之前有次直播里,劉宇寧認為打戲不重要,還不如去看葉問。
說大眾不愛看,一到打戲就掉播放▼▼▼

難道不是因為打的難看嗎?
作為觀眾,我們有選擇看和快進的權利,而這不是劇方越來越擺爛的理由。
觀眾不看,演員不打,劇也不拍,久而久之惡性循環,打戲就真的涼了。
現在,也只有等好武指在動漫和網大里攀上一座座高峰,然后回頭甩一句給仙俠:你們高攀不起。

吃了凍草莓的撰寫|金然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694528e9f09336a7030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