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換手機是因為內存不夠用了。有數據顯示,卡頓和存儲不夠是中國手機用戶主動換機的主要原因,占比高達 42.9%。都說超市冰柜里躺著 " 雪糕刺客 ",我感覺現在手機里的 "App 刺客 ",背刺起來傷害程度一點不低。


濃眉大眼的非游戲類 App,看著不像占多大存儲,但其實安裝包就動輒幾百 M,用些日子還能變成幾個 G,再加上在某些手機廠商的帶領下,手機早就不能安裝存儲卡了,存儲一滿。基本就等于手里的這臺手機被下了病危通知。
App 刺客有多狠?不看手機,你覺得 iOS 版微信 App 的初始大小有多大?

答案是 500 多 M。微信還不是特例,看看如今常用的非游戲類 App,大小普遍在 200M 以上。
這里面鵝廠比較厲害,QQ 音樂 500 多 M,比網易云大 200 多 M,從物理層面減少你再下載個競品的可能性," 內置虛幻四 " 的 QQ 是夸張的 700 多 M,這還是從半年前的 800 多 M 瘦身后的結果。

Android 版安裝包,看似小巧且良心,但是那只是安裝包,當你安裝好之后,200 多兆的軟件瞬間就會膨脹 3 倍多
更可怕的是,很多 App 用了幾天,就會搖身一變成幾個 G 的吃存儲怪獸。以我本人為例,這是我的 iPhone 12 在用了一年半之后,App 占用存儲的情況,有 7 個 App 的空間大于 1 個 G,大幾百兆的也是為數不少。

我這還是精打細算,怕換手機悠著用 App 的結果,各位可以再看我們實驗室主任的情況,這年頭敢在超市隨便拿冰棍的未必是土豪,但敢像他那么用 App,不擔心換手機的,一定是大老板

游戲類 App 那就更了不起了,時下最熱門的幾個手游,起手就是 3 個 G。各位,如果你有朋友用 iPhone,手機里還滿滿一屏手游圖標,請珍惜他。

十年前,微信的安裝包只有 6.9M,現在卻漲到了 200 多 M,隨便用幾天,就會變成幾個 G 大。

App 越來越大,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背后的原因并沒有那么簡單,但我知道,App 不斷變大,是除了用戶之外整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事情,因為他們能掙更多的錢。
先科普一個概念。在科技行業,有一條與 " 摩爾定律 " 齊名的" 安迪 - 比爾定律 "。比爾指的是比爾 · 蓋茨,安迪指的是英特爾前 CEO 安迪 · 格魯夫。

這條定律概括了 PC 時代的一個利益閉環:硬件進步,讓微軟為首的軟件開發商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軟件也變得更大。這樣可以刺激更多的用戶購買新的機器和硬件,英特爾這樣的硬件廠商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新的產品研發,推動這個商業閉環持續運轉。

智能手機時代的玩法大差不差:硬件進步,APP 開發商能把更多小額貸、購物車、小游戲之類的功能塞進 App,手機存儲填滿后,用戶就要換手機,使得手機廠商能賣出更多的手機。

同時也會找高通、聯發科這樣的供應商買更多芯片,于是大家都提高了營收,增加了銷量,都有了光明的未來。

但 PC 時代你還能零敲碎打給電腦換配件,縫縫補補再堅持三年。
而手機不行,它幾乎堵死了所有 DIY 升級的路徑。十年前,不能插存儲卡是 iPhone 的專利,而現在,手機不能插存儲卡是行業標配,于是大部分人在存儲用光時,刪這兒刪那兒,瀕死掙扎一段時間后,只能更換手機。

我們并不想否定安迪 - 比爾定律的合理性,事實上,也正因為利益的驅動,過去 50 年,科技公司才能不斷創造出偉大的產品,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不過,身處于這個利益閉環中的普通消費者,我們仍有權利去用腳投票,告訴開發商,我們不僅需要大型 App,也需要小而美的 App。
有些 APP,你很大,我又換不起手機,那我忍不了,不用就是咯。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8f14a8e9f0905a43b85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