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建廈門一男孩
隨父親到濱海浴場游泳
突然感覺電擊樣疼痛
立即上岸
父母檢查后
發現男孩雙大腿散發紅斑、丘疹
并且疼痛劇烈
甚至無法站立
不僅如此
父親右臂亦有相同皮疹
兩人到醫院皮膚科就診
被診斷為水母皮炎
所幸對癥治療后
孩子和其父基本痊愈

水母雖然身體結構簡單
外觀美麗
被稱為 " 海中的夢幻精靈 "
卻暗藏著致命的武器
醫生介紹,所謂的 " 水母皮炎 ",就是被水母刺囊中的毒液注入皮膚后,引起的皮炎。水母俗稱 " 海蜇 ",體表有四種刺胞,刺人時其觸手可達 1 米距離,并且發射的刺絲可以牢固地附著在目標上,沖力可能穿透真皮上部。
被水母蜇傷后
只需 3-5 分鐘
局部即感到刺癢、麻痛或燒灼感
之后可局部再發生
紅斑、丘疹或蕁麻疹樣皮炎
重者可有出血性損害
并可于 1-2 天內形成水皰或大皰
如被蜇面積較大
則可有倦怠、肌肉痛等感覺
還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口渴
對毒素敏感者可出現
肺水腫、血壓下降,甚至死亡
那么問題來了
夏季海邊戲水該如何預防
水母皮炎呢?
醫生提醒,夏季到海邊游泳,應注意選擇潔凈的海水區,不去偏僻的水域。加強個人防護,絕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或撈取海產物。在海面遇到水母漂游水面時,切勿用手推移。海灘上不明種類的海生物不能隨便撿拾或用手觸摸。一旦被刺胞動物蜇傷后,現場可用毛巾、衣服擦去黏附在皮膚上的觸手或毒液,不可直接用手擦拭。切勿用淡水沖洗,淡水可促使刺胞發射,可用海水沖洗。如果有條件,用堿性的溶液沖洗或者噴灑患處,如可用 10% 的碳酸氫鈉溶液敷在局部,并及時就醫。
要知道
每年 6-8 月都是水母的活躍期
比較常見的是大型缽水母
包括黃斑海蜇、海月水母等
特別是黃斑海蜇,有一定毒性
這些水母有時候會被風吹到岸邊
或是隨海流運動
就會和在海邊玩耍的游客相遇
大家千萬別伸手觸碰
近期天氣炎熱
愛去海邊游玩的人
一定要小心水母哦
來源: 海峽導報、看廈門
(編輯 李蔚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0cc149e780bf92c001e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