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腦洞題!
想象力有限,僅作拋磚引玉,歡迎探討。
葫蘆兄弟化作七色山,七兄弟的顏色、技能、性格顯然不同,故不可一概而論。

圖源《葫蘆小金剛》第一集
下面咱們逐一分析。
Part.1
大娃—紅色—大力士—花崗巖

圖源《葫蘆小金剛》第一集
就在剛剛,我在鍵盤上敲出「大力士」三個字時,
輸入法似乎想強塞一個答案給我——

某狗輸入法截圖
大力士——大理石……,
玩諧音梗是要扣錢的
像「大理石」或是「礫石」這種答案,直接pass。
我的答案是——花崗巖,地表最為常見的巖漿巖,幾乎是最有名的巖石。

花崗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 2021)
花崗巖是巖石家族中的大力士。
所謂「力拔山兮氣蓋世」,對于花崗巖來講,稀松平常之事。
花崗巖彈性模量大,剛性強,內阻尼系數大(是鋼鐵的15倍)[1],化學性質穩定,且富含石英,不易風化。
在單軸壓縮下花崗巖的抗壓強度約為120-250MPa,妥妥的抗壓能手。
雖比不上輝綠巖等基性巖漿巖,但由于其均一的塊狀構造,缺少薄弱結構面,因此比絕大多數沉積巖和變質巖的抗壓性強。

國產部分花崗巖性能及產地
反過來講,抗壓能力強,就表示花崗巖能承擔的重量大,絕對是巖中「力王」。
許多高大的建筑物,都是由花崗巖塊壘砌而成。
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身就是由嶗山花崗巖拼接而成。
再比如,埃及的方尖碑,以整塊花崗巖雕琢而成,重達幾百噸。

左:人民英雄紀念碑 | 右:埃及方尖碑
花崗巖所含的主要礦物是石英、長石和一些暗色礦物。
當長石以鉀長石為主時,稱為鉀長花崗巖,巖石整體呈現為肉紅色。
例如,著名石材,來自四川的滎經紅花崗巖[2]。

滎經紅花崗巖
這也符合大娃紅色系的特征。
此外,大娃還有一項技能——「法天象地」,
也就是能變大變小。
花崗巖中的礦物晶體也是可大可小,這與巖漿結晶的環境有關。
如果巖漿在深部的溫床待著,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慢慢結晶,就容易長得比較粗大,晶體形態完好,因此深成巖通常是粗粒結構;

花崗巖及其主要礦物 | 底圖修改自Essentials of Geology, 13th Edition-Pearson (2016)
同樣成分的流紋巖,是花崗質巖漿噴出地表的產物,是巖漿噴出地表快速冷凝結晶形成的,其礦物顆粒細小。

流紋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2021)
綜上,能法天象地的紅色系大力士——大娃,應該化作花崗巖。
Part.2
二娃—橙色—千里眼、順風耳—砂巖
橙色系的巖石有很多,但能擔得起「千里眼-順風耳」這個稱謂,
非碎屑巖莫屬。

澳大利亞烏魯魯山,主題為橙色的長石砂巖 I 底圖修改自(Earth Portrait of a Planet 2015和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2017)
碎屑巖包括砂巖、泥頁巖等,其成因可以是河流、湖泊等碎屑物沉積成巖。
河流是地表的搬運工,能將高山的巖石碎屑搬運到千萬里之外。
例如,在長江入海口,就能找到來青藏高原的沉積物。
這些沉積物里有許多不同來源的礦物顆粒(如:碎屑鋯石、磷灰石、一些重礦物等),它們記錄了巖石形成、抬升剝露等歷史。
因此,在長江下游抓一把沙子,分析不同時代沙子的來源,就能知道長江的前世今生。
這事不只是嘴上說說,有PNAS文章為證[3]。

哪怕是你曾下過地獄
——俯沖到地下接近100公里深,再改頭換面重返地表。
地質學家們在海灘上挑了幾粒含有石榴石的沙子,也能重現此完整過程[4]。

石榴石沙粒揭示發生在地球上折返出露的最年輕的高壓-超高壓地體內的巖石循環過程(Baldwin et al,2021,PNAS)
所謂,「一沙一世界」,大抵如此。
可見,碎屑巖可不止有二娃「千里眼-順風耳」的技能,
還有《西游記》中,地藏王菩薩座下「諦聽」能知過去、辨真身、可知前世今生的法力。
所以,橙色系的「千里眼-順風耳」——二娃,應該化作砂巖。

葫蘆兄弟之老二——千里眼、順風耳
Part.3
三娃—黃色—金剛不壞—金伯利巖
黃色系的巖石也有很多,一些砂巖、泥巖、花崗巖,包括風化的白云巖等都會呈現出黃色的外觀。
巖漿巖中還有一種名為「黃長巖」,比較冷僻,得名自「黃長石」(一種礦物)。
雖然這些巖石要么是名字帶黃,要么是顏色偏黃,
但是真正撐得起「金剛」二字的,還得是金伯利巖。

金伯利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2021)
因為硬度最大的礦物——金剛石,主要產于金伯利巖和鉀鎂煌斑巖中。
金伯利巖作為金剛石的主要母巖,是一種偏堿性的超基性超淺成巖(次火山巖),是地球上來源最深(可達200km以上)的巖漿巖,攜帶有大量深部地球的信息[5]。
金伯利巖名中帶"金",也配得上黃色系的三娃。
此外,金伯利巖是一種超基性巖,大多超基性巖雖為暗色系巖石,但是風化面常呈黃色[6]。
例如:風化的橄欖巖常呈黃色的外觀,此外缺少鉀、磷等有益元素,含有鉻、鎳等有害元素,也使其表面缺少青苔、地衣等生物寄生[7]。

風化的純橄欖巖 | Almklovdalen, Åheim, Møre og Romsdal, Norway (Hollocher,2014)

風化的純橄欖巖 | Ugelvik, Otrøy, Møre og Romsdal, Norway(Hollocher,2014)
又比如方輝橄欖巖[8](herzburgite)

風化的方輝橄欖巖 | the Twin Sisters ultramafic complex, Washington, USA(Kruckenberg et al,2013)
此外,如果你在野外采集過超基性巖樣品,你一定會對「金剛不壞」更加深刻的體會。

硬接李元霸雙錘的裴元慶表示有話要說。
鋼錘卷「刃」、虎口震裂等還算小事,請周圍人也要護好自己的臉,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面對方輝橄欖巖,大錘還未落下,就已經做好逃離姿勢 | 青銅馬弓手攝于青海省海西州
最后,超基性巖雖然外表剛硬無比,金剛不壞,但是經不起風霜雨雪這樣的「軟刀子」,怕軟不怕硬。
主要造巖礦物抗風化能力由小到大依次是:
橄欖石、輝石、角閃石、斜長石、黑云母、鉀長石、白云母、石英。
而排在一、二位的橄欖石和輝石是超基性巖中最主要的礦物。
因此,超基性巖在野外不耐風化,就像三娃雖然鋼筋鐵骨,最后還是撲街于蛇精的「剛柔陰陽劍」之下。

被蛇精「剛柔陰陽劍」困住的三娃
綜上,黃色系的「金剛不壞」——三娃,應該化作金伯利巖。
Part.4
四娃—綠色—火娃—玄武巖
綠色的巖石可不少,如純橄欖巖、富含綠泥石或綠簾石的巖石等等。
但是,為了對得起這個「火」字,我不得不選擇玄武巖,雖然它外觀有些黑。

玄武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2021)
玄武巖是基性火山熔巖快速冷凝的產物。

夏威夷基拉韋厄玄武質火山熔巖 | 圖源:視覺中國
例如西伯利亞、峨眉山和德干大火成巖省,都是大陸溢流玄武巖。
由于玄武質巖漿,黏度低,流動性強,所到之處,無論植物、動物,皆葬身火海、化為焦炭!
就好似四娃,愛用火攻!

熔巖流襲擊印度尼西亞 | 圖源@星球研究所

長白山南坡炭化木遺址,大片森林被掩埋后在數百度高溫的火山灰里燜燒形成炭化木 | 圖源@星球研究所
風化后的玄武巖呈暗綠色,
沒有噴出地表、在地表淺部侵入的玄武質巖漿巖,稱為輝綠巖,同樣有個綠字。
玄武巖經過超高壓變質后,會形成富含石榴石和綠輝石的榴輝巖。

榴輝巖 | 圖源 The rock & gem book-DK Publishing (2016)
紅配綠,比起老四怎樣?

葫蘆兄弟之老四—火娃
四娃因煮不熟蛇精的法寶——「大鍋飯」,撲街……
「大鍋飯」可沒那么容易煮。
這大鍋好比大陸巖石圈,又厚又硬,玄武質巖漿想熔透大陸巖石圈可不容易。
只能找個地縫鉆出來,更多是半途夭折。

大陸裂谷模式圖 | 圖源: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DK Publishing (2017)
綜上,綠色系的火娃,應該化作玄武巖。
Part.5
五娃—青色—水娃—灰巖
水娃,當然要選水成巖。
首推灰巖。

石灰巖的標本照片:粒屑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方解石 | 中國地質博物館
灰巖是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正兒八經的水成巖,
主要沉積于溫暖氣候的海水環境中,部分形成于湖泊環境。
自然界的石灰巖打磨拋光后,常呈青灰色。
如果再牽強一點,灰巖變質產物——大理巖,
如果含有透輝石、天青石等雜質,純白的大理巖會染上藍青色[9]。

含有透輝石、天青石等雜質的大理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2021)

正在吸蛇精毒水的老五—水娃
五娃因能吸水,結果吸了蛇精黑色的毒水。
撲街……
等等,這顏色,這難道是——
石油?
沒錯!
黑色的原油!
灰巖是碳酸鹽巖的一種,
碳酸鹽巖既能作為烴源巖,也是重要的儲層。
也就是說,該種巖石既能生產石油,也能作為儲存石油的容器。
碳酸鹽巖儲層中的油氣儲量,約占全世界油氣總儲量的50%以上。
例如世界上共有9口日產量曾達萬噸以上的高產井,其中有8口屬碳酸鹽巖儲層[10]。
綜上,青色系的水娃,應該化作灰巖。
Part.6
六娃—藍色—隱身—黑曜巖
六娃最主要技能是「隱身術」。
巖石家族中稱得上「隱」字的,我首先想到的是——隱晶質結構。
隱晶質結構是指礦物顆粒非常細小,在肉眼或放大鏡下不能分辨出礦物顆粒的結構。
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玻璃質結構的巖石,比隱晶質「隱」的更徹底。
它們沒有結晶物質(礦物),而是由非結晶物質(玻璃)組成[5],而且火山玻璃的知名度也更高一些。
火山巖漿噴出地表,快速冷卻,巖漿中的礦物來不及結晶,便形成了這種塊狀、致密的巖石,擁有玻璃一樣的質感。
如下圖,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的玄武巖巖漿被直徑約10-30米的膨脹蒸汽泡撕裂,巖漿快速冷凝形成火山玻璃[11]。

攝影師:Bruce Omori
玻璃質結構巖石的代表是火山玻璃,其中以黑曜巖最為有名。

黑曜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 2021)
黑曜巖的主要組分是無色透明的流紋質成分火山玻璃,
「無色透明」也體現了「隱身術」的特點。
我們上圖所見到的像瀝青一般黑色的黑曜巖,是由于含有細小、分散、數量不足5%的磁鐵礦微晶雜質的緣故。顏色雖然很深,但是巖石學中所說的色率(所含暗色礦物的體積分數)卻很低。
此外,由于六娃擅長隱身,蛇精抓不住他,
最后用計在他屁股上粘了一片葉子,行蹤畢露,被扣了一頂又厚又硬的大帽子。

葫蘆兄弟之老六—隱身娃,屁股上被妖精粘上狗尾巴草
六娃,撲街……
讓我不由想到了一種特殊的黑曜巖——「雪花黑曜巖」。

「雪花黑曜巖」 | 圖源 Rocks Minerals (DK Smithsonian Handbook) (Chris Pellant,2021)
像不像粘了一些白色的葉子(雪花)……
好像粘的有點多……
「隱」是有了,黑曜石和六娃的藍色系有什么關系?
這卻犯難了……
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得一莫名其妙的聯系。
黑曜石致密均質、硬度大、斷口極其鋒利,常被原始人制成狩獵工具。
《權利的游戲》中,能破異鬼的「龍晶」,就是黑曜巖制成[12]。

龍晶匕首 | 圖源:冰與火之歌 中文維基
維斯特洛大陸的學士們聲稱,龍晶來自地底的火焰,這與黑曜巖的火山成因一致。
相傳,在先民與森林之子大亂斗的時期,森林之子將黑曜巖制成龍晶插入一個先民三娃心臟,后者的眼睛逐漸變藍……

美國HBO影視劇《權力的游戲》第六季第五集,布蘭通過綠視野所看到的場景
創造出世間第一個異鬼——夜王。
PS:這段故事應該是電視劇原創,未完結的《冰與火之歌》小說中尚無此設定[13]。

美國HBO影視劇《權力的游戲》人物—夜王,走了六季的毀天滅地的大boss,結果被二丫秒殺
好吧,編不下去了……
總之,藍色系的「隱身法」——六娃,應該化作黑曜巖。
Part.7
七娃—紫色—寶葫蘆—礫巖
幺娃的技能是寶葫蘆,能收萬物。
有此技能的巖石,非礫巖莫屬。


泥盆系牦牛山組復成分礫巖 | 青銅馬弓手攝于青海省海西州
礫巖是一種近源碎屑沉積巖,由于風化的碎屑物搬運距離較短,來不及磨蝕成更小的碎屑,便就地沉積、壓實成為礫巖。
因此,管你是花崗巖、玄武巖、橄欖巖、砂巖、灰巖、還是黑曜巖,統統能作為礫巖的礫石組分。
源區只要有,我就敢收。
而且,紫色的礫巖也較為常見,基質、礫石都可以呈現紫色。
你甚至可以在百度百科搜索到相關詞條。

在國家巖礦化石資源共享平臺[14]一搜一大堆:

此外,七娃化作的復成分礫巖往往是山脈存在的標志,這種巨厚粗碎屑巖也被稱為磨拉石,標志著山脈的快速隆升;
同時在造山帶的中晚期,后碰撞伸展階段,也會出現這樣的粗碎屑巖。
這也是七娃做為幺娃的證據之一。
所以,紫色系的「寶葫蘆」——七娃,應該化作礫巖。

持寶葫蘆的老七
Part.8
葫蘆山地質演化史
綜上,葫蘆娃變成的七色山,由多種巖石構成:
大娃—紅色—大力士—花崗巖;
二娃—橙色—千里眼、順風耳—砂巖;
三娃—黃色—金剛不壞—金伯利巖;
四娃—綠色—火娃—玄武巖;
五娃—青色—水娃—灰巖;
六娃—藍色—隱身術—黑曜巖;
七娃—紫色—寶葫蘆—礫巖。
經幾代地質學工作者的詳細調查,這里的地質演化史逐漸明朗:
古老的克拉通地盾,普遍出露有太古宙的花崗巖(TTG)基底和綠巖帶,前者絕大部分已演化為混合巖化花崗質片麻巖穹隆,其間偶爾可見來自深部的含金剛石金伯利角礫巖筒。
經歷了長達數億年的寂靜期,頻繁的海侵海退打破了寧靜,碎屑巖、灰巖、不整合面交替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其間還發生了一次地幔柱事件,形成了葫蘆山大火成巖省,留下巨量大陸溢流玄武巖;期間零星地酸性火山巖漿噴出所形成的黑曜巖,后被當地土著制作成了矛頭和箭鏃。
山前巨厚的礫巖,是典型的磨拉石組合,標志著造山期逐漸進入高潮,
學術界稱之為——
葫蘆山造山事件。

純屬娛樂,貽笑大方~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d7eae8e9f093f01406f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