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到了第五季,頹勢有目共睹。
雖然他們請來了很多各行各業的素人。
無論是為了用新鮮血液給觀眾帶來新體驗。
還是為了用 " 鯰魚效應 " 激發老脫口秀演員們的活力。
最終的結果,都是不盡人意。

而周迅、那英的 " 不專業 " 點評,也吸引了大部分火力。
圍繞《脫口秀大會 5》的討論、熱搜,無外乎 " 沒想到周迅居然這么拉胯 "" 那英不會點評就閉嘴 " 等等。
至于脫口秀本身的內容,不能說毫無水花,但也鮮少有人關心。
在這之中,雙胞胎顏怡顏悅的一則關于" 女士上衣為什么沒有口袋 "的脫口秀,引發了一些爭議。
她們講到——
女生的夏裝是沒有口袋的
因為有口袋,就破壞曲線
但男人覺得,有曲線才有吸引力


這話一出。
女生們紛紛贊同,抱怨沒有口袋的不便。
而男生們卻認為,衣服沒口袋那是服裝設計師的問題,關性別什么事?
顏怡顏悅制造男女對立、吃 " 女拳流量 " 吃上癮了吧。
兩方眾說紛紜,大家的視線又回到了節目和脫口秀演員的身上。
看似,顏怡顏悅的確是靠著性別的話題賺到了關注。
但說她們 " 制造性別對立 ",完全是在瞎扣帽子。
畢竟關于女士上衣口袋、女士牛仔褲口袋等等相關的話題,一直以來都和性別問題掛鉤。


而顏怡顏悅本人,也并沒有因為這份關注而得到保送決賽的機會。
她們在最新一期,被淘汰了。
光看節目呈現出來的段落。
這期關于 " 戀愛 " 的主題,她們化用了王冰冰事件。
說現在女生談戀愛像當 HR。
不做背調都不知道男朋友在背后釣著多少人。

內容搞笑,節奏也把握得不錯。
但確實讓人覺得不夠有勁。
然而,當現場觀眾 PO 出觀后感,我們才知道。
原來她們的段子后半部分全被刪減。
從四分多鐘刪到一分鐘,重點幾乎沒留。
而內容,不過是吐槽短視頻上教女生上廁所打開花灑緩解尷尬。

這敏感嗎?
在派爺看來,這可能還沒有她們對于 " 男人不會打掃衛生 " 的段子諷刺得有力。
家務總是女人來做。
因為男人 " 笨手笨腳 "" 不夠細心 "
但他們總能把犯罪現場打掃的很干凈啊?

但或許是正因為 " 力度不夠 ",才顯得有 " 普適性 "。
她們的文稿里,說男女思維差異。
女生總是會感慨:哇,這就是劉德華!
男生卻喜歡說:劉亦菲不過如此。
映照了網上的那個段子:范冰冰在我們村沒人要。
從而引出了男人很容易打碎 " 女神濾鏡 ",很難接受 " 仙女也是會拉屎的 "。
最后再轉到吐槽短視頻對女生提出建議的事情上來。
想想看,短視頻為什么會教女生打開花灑防止尷尬?
不就是為了 " 不讓男人覺得濾鏡破了 "?
正如那個上衣口袋的梗,最終還是繞回到了對女性的凝視上。
女性生活里的條條框框多之又多。
很多時候,就連女性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喜好已經被以男性視角為主的世界所支配。
就好比被刪減的 " 月經 "" 衛生巾 "。

(衛生巾被改成卸妝棉)

或者是銷量幾萬的 " 防尷尬 " 安全褲。

再說回《脫口秀大會》。
有人提出,會不會是因為這個段子她們講的效果不好,所以才被刪掉?
但看過節目以后,你會發現里面有著大段大段無聊的點評。
甚至起哄思文程璐復合,都占了不下 5 分鐘。
更別說錄制現場反饋的 " 觀眾爆發鼓掌 "" 領笑員反復討論 "。
剪輯真的容不下 4 分鐘的完整節目嗎?
答案顯而易見。

這不是《脫口秀大會 5》第一次大量刪減節目。
如果說為了 " 節目效果 " 更好。
而顏怡顏悅的段子有門檻,總是需要想一想才能理解。
那么楊笠的段子往往更容易戳中大多數人的笑點。
比如她經典的 " 普通且自信 "。
或者是 " 考不上清華,是因為我不喜歡嗎 "。


然而在第 3 期,她同樣遭遇了 " 一剪沒 "。
節目播出的部分,她聊戀愛中要不要看對方手機。
被刪除的段落,是她用看手機的梗調侃地鐵咸豬手。

許多女性都曾遭遇過性騷擾。
尤其是時常人擠人的公共交通。
曾經有人在深圳做過調研。
將近一半的女性受訪者都曾遭遇過公交性騷擾。

這無疑是個共鳴性極強的段子。
但它也同樣會引起很大爭議。
它被刪減的命運,正如臺下的領笑員楊超越的點評:
有些話我說出來我都不知道下場會是什么樣,但是楊笠說了。
這個話題往往會伴隨著對于受害者的懷疑。
不夠漂亮——他為什么要性騷擾你,他怎么看得上你?
夠漂亮——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穿著打扮不像正經人。
又或者是關于性騷擾的判定程度:
是不是你太敏感了,這不算性騷擾吧?

(短片《這就是性騷擾》)
同樣被刪減的,還有思文已經播出了的一段。
她說到周圍的朋友談姐弟戀,交流的時候用弟弟們的出生年份代稱。
"92 年的 ""96 年的 "。


隨后調侃。
這樣是不是在物化男性?
不,這叫數字化。

爆梗有,反諷有。
但誰能想到,段子沒了。

在引發了爭議之后。
節目刪去了 " 數字化 " 這一部分。
過了幾天,更是干脆把前半段里的另一個 " 游戲 " 梗也剪掉。


這種自我審查,任誰看了都覺得矯枉過正。
刪減的目的,或許是因為想要規避爭議。
然而,爭議并不會因為回避而消失。
性別平權一天沒有實現,女性就一天不會放棄反抗。
與其說她們是 " 吃性別話題流量 "。
不如說女性脫口秀本身就容易把重點傾斜到性別議題上。
因為脫口秀的本質,就是身處劣勢的自嘲,更是自下而上的冒犯。

派爺并不是想說因為女性處于劣勢,所以段子的質量天然高于其他男演員。
而是覺得。
如果一檔節目連性別上的調侃都容不下。
那么還談何更深、更直擊人心?
前兩期的差評其實也是《脫口秀大會 5》整檔節目的縮影。
周迅、那英無法共情隔離搶菜的心酸,不能理解為什么要買送走過兩任房東的兇宅。
更對著苦中作樂幻想自己擁有 " 金頭盔 " 的外賣小哥南瓜說:
你明年拿著金頭盔再來說脫口秀。

她們感受不到這份搞笑背后的沉重——
人什么時候才會自嘲?
就是你知道,你面對的問題光靠你沒法解決。
扛得住,就是舞臺上的段子。
扛不住,就是深夜馬路上的哭聲。

這些 " 苦難 " 沒有被刪去。
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它們不能夠被掰開了、揉碎了講出來。
" 內涵 " 是一種保護罩。
楊笠講上海封控期間,家里養的貓發情,整夜整夜地叫。
她對貓說:
能不能別再喊了,你喊有什么用?

懂的人會心一笑,也只能是苦笑。
在這個舞臺上,本應擁有最尖銳、最冒犯的觀點。
然而我們卻只能看到它們被包裝出沒有殺傷力的弧度。
包裝不了的,就只能被刪掉、被放棄。
單口喜劇鼻祖喬治 · 卡林曾說:
" 喜劇演員的職責就在于找出邊界,然后故意去跨過它。"
笑,本是對于這種突破邊界、突破壓制的反抗。
如今卻只感受到隔靴搔癢的無力。
《脫口秀大會》得到最多的評價,是變得不好笑了。
究其原因。
或許不是因為賽制一塌糊涂。
而是因為,他們不夠糊涂。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3f620b15ec066d45a517e